首页 理论教育 颚口线虫病

颚口线虫病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颚口线虫病由颚口属线虫引起,多为棘颚口线虫幼虫感染所致。被棘颚口线虫蚴感染的人仅为转续宿主,不会再感染他人,故人不是本病的感染源。颚口线虫蚴穿破皮肤可继发细菌感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致癫、肢体瘫痪和脑疝等,进入眼球可发生眼底出血、玻璃体浑浊视网膜剥离和失明等,进入消化道可引起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冷冻处理可杀死鱼或家禽肉中的颚口线虫。

颚口线虫病(gnathostomiasis)由颚口属线虫引起,多为棘颚口线虫幼虫感染所致。幼虫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移行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移行到深部组织则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临床表现取决于幼虫具体寄生部位,累及眼、脑、脊髓者可导致严重后果。

【病原学】 成虫多寄生在终宿主犬、猫、猪、水貂等动物的胃壁上,雌雄异体。目前已知的转续宿主至少有30余种,包括甲壳类、淡水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及哺乳动物。人可作为颚口线虫的偶然宿主或转续宿主。

虫卵在水中孵化成第一期幼虫,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发育成第二期幼虫,感染的剑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鱼、蛙或蛇吞食后,其幼虫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即感染期幼虫。当第二中间宿主被终宿主吞食,第三期幼虫穿过终宿主胃壁,少数穿过肠壁,进入肝,移行至肌肉或结缔组织,在将近发育成熟时,返回胃壁,发育为成虫,并形成特殊的肿块,典型的肿块有一小孔与胃腔相通。肿块内的成虫虫体前端埋入增厚的胃壁,雌虫产下的卵通过小孔排出。感染后2个月,终宿主粪便中开始出现虫卵。第二中间宿主如被其他转续宿主动物吞食,第三期幼虫则不能继续发育,但对下一个捕食者仍具感染性。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棘颚口线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转续颚口线虫病宿主(蛙、蛇、鸭猪等)和终宿主(猫、狗)等都是本病的感染源。被棘颚口线虫蚴感染的人仅为转续宿主,不会再感染他人,故人不是本病的感染源。

2.传播途径 人因进食生的或未煮熟而含有棘颚口线虫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蛙、蛇、鸡等肉类而感染。人体还可经由第三期后期幼虫侵入皮肤,或经胎盘传播,以及通过饮用含有第三期幼虫或体内感染L2期幼虫剑水蚤的水而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有喜欢吃生或未煮熟鱼虾、肉类习惯地区的居民发病率较高。

4.流行特征 本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和国家,如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日本和中国等。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亦有病例报道。

【发病机制】 人不是颚口线虫的适宜宿主,从人体获得的多为幼虫或童虫。虫体在人体的寄生方式有静止型和移行型两种,如虫体滞留在皮肤脓腔内不活动,几乎不引起疾病;如游走,则引起幼虫移行症。

本病主要由幼虫移行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及虫体周围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引起。

【临床表现】 颚口线虫幼虫侵入人体后1个月左右,患者可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临床常见匍行疹及间断出现的、局部的、游走的皮肤或皮下组织肿块,常伴有局部疼痛、瘙痒、水肿及红斑。有时也可见脓肿或以脓肿为中心的硬结节。皮肤肿块以颜面部、颈部、上肢与下肢多见,也见于背部、腹部、躯干和其他部位。肿块直径多为1厘米至数厘米。可有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症状。

幼虫游走至深部组织而导致内脏幼虫移行症。人体的任何器官皆可累及,最常累及脑、眼、肺,累及部位可发现间断出现的移行性肿块,伴急性或慢性炎症表现,寄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颚口线虫蚴穿破皮肤可继发细菌感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致癫、肢体瘫痪和脑疝等,进入眼球可发生眼底出血、玻璃体浑浊视网膜剥离和失明等,进入消化道可引起胃穿孔、消化道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典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度到重度升高,约70%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但一般不超过白细胞总数的50%。患者血清IgE也呈明显增高,一些患者可出现血沉增快。

2.病原学检查 以外科手术取出并鉴定虫体,具有诊断与治疗意义。

3.免疫检查 血清或脑脊液中抗体检查具有辅助诊断价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诊断】 有流行病学史或在流行地区发现间断性皮肤游走肿块伴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的患者应疑及颚口线虫病。以外科方法取出并鉴定虫体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治疗】

1.支持及对症治疗 严重病例,如脑颚口线虫病患者,当发生颅内压升高时,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的发生。

2.病原治疗 外科手术取出虫体或药物治疗。应用阿苯达唑或伊维菌素治疗。

【预后】 颚口线虫病预后取决于幼虫是否移行与移行部位,一般皮肤移行症的病情较轻,可自愈。虫体移行到其他组织则导致内脏幼虫移行症,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的并发症常导致严重的后果,视侵犯的具体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护理】

1.本病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病情观察 ①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肤或皮下组织肿块、肿块数量、部位、伴发症状并正确记录;②观察患者是否有癫、肢体瘫痪和脑疝先兆,及时报告医生;③观察患者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症状;④观察患者有无眼痛、眼睑痉挛、视物模糊、视力受损等症状。

3.减轻瘙痒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衣被宜柔软。保持皮肤清洁,有皮肤瘙痒者,应注意观察瘙痒的程度及发作时间,避免抓挠,穿宽松棉质衣裤。指导患者忌用过热的水洗脸、洗澡,勿使用肥皂。

4.减轻局部疼痛 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分布,分散其注意力,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并观察药物疗效。腹痛患者取舒适体位。

5.用药护理 应用药物治疗时,颚口线虫蚴受药物刺激而兴奋、挣扎,有时可钻出皮肤,亦有加重病情的可能性。观察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指导患者遵医嘱足量用药。

6.保持眼部清洁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强光刺激。

7.意识障碍者给予床栏或约束带保护,视物模糊、视力障碍者要给予生活协助,防止跌倒。

【预防】 不吃生或半生的鱼或家禽肉类。防止切鱼、肉所用的刀具、砧板、餐具以及手等的污染。在流行区还应注意预防在生产、生活中防止幼虫穿透皮肤进入体内或通过受染动物污染的水源感染。冷冻处理可杀死鱼或家禽肉中的颚口线虫。

(刘 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