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囊三腔管的结构】
1.长度为1m。
2.有两个气囊 胃气囊(用来压迫胃底贲门)、食管气囊(用来压迫食管)。
3.有三个腔 三个腔的开口分别与胃气囊、食管气囊和胃管相同。
4.有标识 在管的表面45cm、60cm、65cm处有标识,便于判断导管尖端及气囊的位置。
【适应证】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药物不能控制的紧急抢救。
2.出血不止,不能立即进行手术又不能配合胃镜治疗者。
【禁忌证】 严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并发症】
1.食管糜烂、坏死或穿孔。
2.窒息 气囊脱出阻塞呼吸道引起。
3.移位 胃囊进入食管导致食管破裂。
4.误吸 呕吐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护理】
1.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双囊三腔管、治疗盘(液状石蜡、50ml注射器2副、止血钳2把、弹簧夹、治疗巾、弯盘、棉签、纱布、绷带、宽胶布、无菌碗、生理盐水)、血压计、听诊器、牵引物(0.5kg的沙袋或液体瓶等)、负压吸引器、牵引架等。
(2)检查双囊三腔管:确认双囊三腔管在有效期内、标识清晰、胃管通畅;检查双气囊是否漏气、膨胀是否均匀;测定并记录各囊的注气量(一般胃囊注气200~300ml,压力50~70mmHg;食管囊注气80~120ml,压力30~40mmHg),用注射器抽尽囊内气体后夹闭气囊开口。
(3)患者准备:①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患者的配合;②选择患者较通畅的一侧鼻腔,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及分泌物;③遵医嘱注射阿托品、异丙嗪等药物,以减少恶心症状;④协助患者仰卧位,头稍向前屈。
2.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操作:①用液状石蜡充分润滑双囊三腔管的前段及气囊部分,润滑患者的鼻腔,清醒患者口服液状石蜡20~30ml。②将导管自患者鼻孔缓慢插入,当到达咽部时嘱患者吞咽,随吞咽动作缓缓送入,到达65cm标记处时,用注射器抽吸胃液,如抽出血性液体,表示已到达胃腔。③持另一个注射器向胃囊注入已测定的气体量,用止血钳夹闭胃囊管开口,然后将导管轻轻向外牵拉,使胃囊压于胃底部,牵拉至有中度阻力感为止,在鼻腔出口处做标识。④用绷带将双囊三腔管与0.5kg的牵引物相连,通过滑车装置牵引,角度呈40°左右,牵引物距地约30cm;也可用宽胶布以相当的拉力将导管固定于面颊一侧,固定牢固时可起到与牵引相同的作用。⑤用血压计确定气囊压力。⑥持注射器吸尽胃内积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夹闭胃管,必要时遵医嘱接负压吸引器。
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0.5~1h1次,高度重视患者的主诉;观察和记录胃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抽吸胃液15~30min1次;及时判断止血效果,如胃液的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淡,表明压迫止血有效,可遵医嘱延长抽吸胃管的间隔时间;出现持续鲜血性胃液,或血量增加时,立即报告医生。
(2)气囊观察:观察牵引是否有效、导管是否外移(常见于胃囊气体不足时);食管囊注气者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以防止导管脱出而造成食管气囊堵塞咽喉导致窒息,出现异常时,可立即剪断双囊三腔管紧急放气,使患者气道通畅。
(3)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口腔护理4h1次,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可用液状石蜡涂抹,以保持口唇和鼻腔黏膜湿润。
(4)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时间2~5d,应定时气囊放气,以避免胃底、食管黏膜破裂、糜烂等并发症。放气时间及方法:每隔12~24h气囊放气1次,每次5~10min,若出血量逐渐减少至停止,可每4~6h放气1次,每次15~30min;每次放气前必须先协助患者吞服液状石蜡20~30ml,以充分润滑食管和胃底黏膜。放气前先解除牵引,然后先放食管囊气体,再放胃囊气体,并轻轻将导管向胃内送入少许,间歇5~30min后再充气压迫。牵引方向可适当更换,以免长时间压迫局部引起并发症和其他损伤。未牵引而用宽胶布将导管固定于面颊者,其鼻孔处可用棉花等垫加,以减轻局部压力,避免摩擦,防止鼻翼压迫性坏死。
(5)遵医嘱胃管内用药。
(6)拔管:在放气状态下观察24h,如无出血方可拔管。拔管前遵医嘱给予液状石蜡30ml口服,然后抽尽气囊余气,缓慢拔出导管,拔管后禁食2d,遵医嘱逐渐给予温流食、半流食、软食。注意观察有无再出血情况。
(7)观察并发症:如鼻出血、呼吸困难或窒息、心律失常、食管黏膜损伤、食管穿孔、吸入性肺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