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瓣膜病合并其他情况的处理原则

心脏瓣膜病合并其他情况的处理原则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脏瓣膜病患者可由于本身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炎或心腔内血栓脱落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因为代谢功能亢进、心室率较快,心脏负担将明显加重,尤其容易发生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多见。

(一)合并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力衰竭,以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最严重,前面已经叙述。除此之外尚可以导致慢性的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现主要叙述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治疗病因,纠正诱因 首先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尽可能处理瓣膜病变,控制和预防感染,纠正心律失常及水电解质混乱,避免重体力活动,避免应用影响心功能的药物。

2.非药物治疗 教育患者心力衰竭的有关知识,以获得良好的配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及体重,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锻炼。

3.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 尽量应用中长效药物,调整好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具体药物种类的选择和剂量见前述。

4.β受体阻滞药 慢性心力衰竭时,只要没有禁忌证就必须使用β受体阻滞药,一般除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暂时不应用外,心功能Ⅲ级以下的患者均应该应用。常选用副作用小、选择性高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如心力衰竭不加重则可以每2周倍增1次剂量,直到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止。应用这一类药物时不能突然停药,如果出现血压偏低或心功能减退时也应该首先停用其他扩血管药物或影响心脏功能的钙离子拮抗药等药物,然后再考虑是否停用β受体阻滞药。具体药物种类的选择和剂量见前述。

5.利尿药和醛固酮拮抗药 一般选用口服制剂,小剂量间断使用,要注意血压、血液黏度和电解质平衡的情况。具体药物种类的选择和剂量见前述。

6.强心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一般不选用静脉使用的洋地黄类和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物,多数选用口服药物,同时往往要兼顾帮助控制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主要药物是地高辛。具体药物剂量见前述。

(二)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病变,尤其是瓣膜关闭不全很容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原则是:

1.根据可能的致病微生物选用相应的抗炎药物,如为细菌感染,应该选用杀菌药,并且选用具有协同作用的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2.应用抗生素前应该尽量采血2~3次,采血后尽快开始抗生素治疗,大剂量,足疗程,一般4~6周,如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或真菌性心内膜炎则需6~8周或更长疗程。

3.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较大的赘生物,或伴有其他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情况时则需及时手术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和选药种类详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章节。

(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瓣膜病患者可由于本身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炎或心腔内血栓脱落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上除对心肌梗死进行积极治疗外,尚需要对心脏瓣膜病变、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风湿活动、并发的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积极抗凝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详见急性心肌梗死章节。

(四)合并妊娠

年轻女性患心脏瓣膜病患者常常需要经历妊娠这一关,有一些是妊娠后才发现患有瓣膜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居多,其中又以二尖瓣狭窄多见。

1.治疗的首要措施是控制心室率,注意休息,可适当镇静处理,应用β受体阻滞药。心房颤动心室率快时应用地高辛口服,使心室率维持在90/min以下。

2.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小剂量、间断应用利尿药,要避免因利尿导致的脱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3.严重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行经皮腔内瓣膜球囊扩张术。一般应该选择妊娠中期,尽量缩短X线照射时间,铅围裙保护子宫及胎儿。少部分还可以行外科闭式分离术。

4.分娩时最好在硬膜外麻醉下经产道分娩,有适应证时则行剖宫产术。

5.如果无法继续妊娠则应尽快终止妊娠,并且要严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具体的治疗方法和选药种类详见有关章节。

(五)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脏瓣膜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因为代谢功能亢进、心室率较快,心脏负担将明显加重,尤其容易发生房颤和心力衰竭。

1.首先要控制心室率,注意休息,可适当镇静处理,应用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心房颤动心室率快时应用地高辛口服,使心室率维持在90/min以下。

2.治疗的关键措施是尽快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应用丙基硫氧嘧啶100~150mg,2~3/d,或甲基硫氧嘧啶100~150mg,2~3/d,或甲巯咪唑5~10mg,2~3/d。必要时应用放射碘或手术治疗。

3.治疗的另一个关键措施是尽快治疗瓣膜病变本身,以彻底治疗心脏瓣膜病。

其他情况的具体的治疗方法和选药种类详见有关章节。

(六)合并脑卒中

心脏瓣膜病并发脑卒中时往往以脑栓塞为主,脑出血较少见。以下是并发脑栓塞的治疗原则:

1.稳定心功能,应用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如华法林、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药物。

2.如果发病在3~6h,年龄在18—75岁,排除了脑出血及其他禁忌证后,则可以行溶栓治疗,但如果为较长时间的血栓则往往无效。

3.给予治疗脑水肿,保护神经功能,促进功能恢复的治疗。

4.有适应证时可行血管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七)合并前列腺增生症

心脏瓣膜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多见。此时因为排尿费力且常常休息受到影响而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1.首先要保护好心功能,稳定心率,积极治疗心脏瓣膜病,包括对症和病因的处理。

2.积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可以选用非那雄胺、阿夫唑嗪、太得恩、坦索洛欣、前列康、男康和前列泰等药物,如果血压偏高或有周围阻力增高的情况时,特拉唑嗪最适合,仍然无效时可以应用雌激素或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