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镁与心脏病

镁与心脏病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低钾合并低镁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高镁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肾衰竭。需要注意的是,有先兆子痫的孕妇在给予补镁治疗时,当静脉滴注至血清镁浓度接近最大正常浓度时,应避免出现医源性高镁血症的并发症。中度高镁血症可产生血管扩张;严重高镁血症会引起低血压。血清镁浓度的极度升高会导致神志不清、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低通气和呼吸心脏骤停等。低镁血症干扰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易导致低钙血症,而且易同时引起低钾血症。

(一)概述

镁是人体中最常见的矿物质之一,也是细胞内含量仅次于钾的阳离子。饮食摄入为镁离子的主要来源,其中以绿叶、大豆、坚果、蔬菜、谷类和海鲜等含量最多。正常成年人体内镁含量为750~1 000mmol,其中约50%在骨骼,其余大部分在软组织,细胞外液镁离子仅占总量的1%左右。正常人血清镁离子浓度为0.75~1.25mmol/L,实际包含了离子化镁、复合物镁和蛋白结合镁等。由于细胞外液镁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血清镁离子水平并不能可靠地反映全身镁存储量。镁对于钠、钾、钙在细胞内外的转移是必需的,与钠、钙、钾的平衡密切相关。镁与钠、钙、钾等共同维持神经肌肉、心肌和血管的兴奋性,对稳定细胞膜兴奋性起重要作用,在控制神经活动、心脏兴奋性、神经肌肉传递、肌肉收缩、血管运动张力、血压以及外周血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低钾合并低镁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

(二)高镁血症

1.高镁血症的诊断 当血清镁浓度>1.25mmol/L时定义为高镁血症。高镁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肾衰竭。需要注意的是,有先兆子痫的孕妇在给予补镁治疗时,当静脉滴注至血清镁浓度接近最大正常浓度时,应避免出现医源性高镁血症的并发症。

血清镁浓度在1.25~2mmol/L时,临床上少有症状;当血清镁浓度超过3mmol/L时,所表现出来的神经系统症状为肌肉乏力、麻痹、共济失调、头晕和精神错乱。中度高镁血症可产生血管扩张;严重高镁血症会引起低血压。血清镁浓度的极度升高会导致神志不清、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低通气和呼吸心脏骤停等。

2.高镁血症的治疗 因各种原因导致镁离子进入体内过多者,应立即针对病因处理,停止镁的摄入。治疗高镁血症时可用钙剂以拮抗镁离子对心脏的毒性,暂时改善心脏情况,给予10%氯化钙溶液或葡萄糖酸钙溶液(5~10ml静脉推注)常能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如果需要该剂量可重复。在血清镁水平下降之前可给予呼吸循环支持。严重高镁血症可选择透析疗法,透析前如果肾功能正常、心血管功能良好,可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利尿(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加呋塞米1mg/kg),加速从体内经肾排镁。应注意利尿药也可导致钙排泄增加,低钙可使高镁血症的症状和体征恶化。

(三)低镁血症

1.低镁血症的诊断 当血清镁离子浓度<0.75mmol/L时定义为低镁血症,其发生远较高镁血症常见。低镁血症通常是由于吸收减少或经肾脏和胃肠道丢失增加(腹泻)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和某些药物(如喷他脒、利尿药、乙醇)也可引起低镁血症。

低镁血症干扰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易导致低钙血症,而且易同时引起低钾血症。若低镁血症未纠正,则低钾血症亦难以纠正。低镁血症往往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包括肌肉震颤、肌束抽搐、眼球震颤、手足抽搐和精神状态改变等。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ST段压低、T波增宽和低平,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甚至心脏停搏等。其他的表现有共济失调、眩晕、癫发作和吞咽困难。

2.低镁血症的治疗 低镁血症的治疗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严重或有症状的低镁血症,给予1~2g的硫酸镁静推5~60min。对尖端扭转型室速伴心脏骤停,给予1~2g硫酸镁静脉推注5~20min。如果尖端扭转型室速是间断发作,不伴心脏骤停,则给予1g硫酸镁静脉推注10~20min,如果有癫样发作,给予2g硫酸镁静脉推注10min。缺镁症状经治疗解除后,仍应继续每日补充镁1~3周,一般用量为5%硫酸镁2.5~5ml/d肌内注射,也可口服门冬氨酸钾镁(潘南金),每片含门冬氨酸镁140mg,门冬氨酸钾158mg,每日3次,每次1~2片,疗程2周。常规补钙补钾,因为大多数低镁血症患者伴有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