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期前收缩的′波特征

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期前收缩的′波特征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肺静脉异常电位触发房颤的机制已有清楚的认识。Ahar等也应用肺静脉起搏标测产生的体表心电图P′波特征来研究肺静脉起源定位。起源于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的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各自比较并无差别,比较Ⅱ+Ⅲ+aVF的P′波振幅和也无差别。右肺静脉起源P′波时限短于左肺静脉起源者。他们将这个方法应用到临床自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中。共3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1个异位房波,其中37个起源于肺静脉。

对肺静脉异常电位触发房颤的机制已有清楚的认识。胚胎时期,左心房后侧壁分化出原始的肺静脉,随着生长发育,肺静脉处的心房肌逐渐退化消失。但一些患者的肺静脉内仍存在着左心房延续而来的肌肉组织,有时呈“袖套状”分布,被称为“肌袖”。“肌袖”可产生异常的电活动,并可传导至心房,引发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Haissaguerre等报道的45例中,共标测到69个起源点,65个(94%)在肺静脉入口或入口内,48个(70%)在左或右上肺静脉。Hsieh等报道的42例中,共标测到64个起源点,61个(95%)在肺静脉入口附近,并全部在左或右上肺静脉,其中30%在肺静脉入口处,48%在入口内9~21mm,22%在入口内27~40mm。

Yamane等通过肺静脉起搏心房颤动患者观察不同肺静脉起搏时P′波的形态后,总结了7个对判定起源部位有意义的标准。①aVL导联P′波正向预测右肺静脉起源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②Ⅰ导联P′波振幅≥0.05mV预测右肺静脉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99%;③Ⅱ导联P′波切迹预测左肺静脉起源特异性为95%;④3项标准联合区分左或右肺静脉起源的P′波敏感性可达60%,特异性97%;⑤V1导联P′波正向时限长(≥80ms)预测左肺静脉起源的特异性为73%;⑥P′波振幅的Ⅲ/Ⅱ比值≥0.8预测左肺静脉的特异性75%;⑦Ⅱ导联P′波振幅≥0.1mV提示上肺静脉起源的特异性74%,敏感性81%。

Ahar等也应用肺静脉起搏标测产生的体表心电图P′波特征来研究肺静脉起源定位。研究提出3个标准可区分左、右肺静脉,即P波时限<120ms、Ⅰ导联P波振幅>0.05mV、P波振幅Ⅱ导联/Ⅲ导联比值>1.25提示为右肺静脉起源。另外,Ⅱ,Ⅲ,aVF导联的P波特征对区分上、下肺静脉有意义。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和>0.3mV提示上肺静脉起源;Ⅱ,Ⅲ,aVF导联P波切迹提示下肺静脉起源。

Rajawat等通过对心房颤动合并自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研究提出房性期前收缩的定位:Ⅰ导联P′波振幅>0.05mV判定为右肺静脉起源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86%;P′波振幅Ⅱ/Ⅲ比值>1.25提示为右肺静脉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70%;aVL导联P′波正向存在于87%的右肺静脉起源房性期前收缩和46%的左肺静脉起源房性期前收缩,其区分左、右肺静脉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54%。起源于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的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各自比较并无差别,比较Ⅱ+Ⅲ+aVF的P′波振幅和也无差别。但当下壁导联P′波振幅之和>0.3mV,区分上、下肺静脉的特异性为73%,敏感性为39%。右肺静脉起源P′波时限短于左肺静脉起源者。P′波时限<120ms判定为右肺静脉起源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4%。另外,右肺静脉起源的P′波在V1导联无一例切迹,左侧起源的P′波在V1导联20%有切迹。V1导联P′波无切迹判断为右肺静脉起源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20%。Ⅱ,Ⅲ,aVF导联P′波切迹对判别上、下肺静脉无意义。

由于P′波有时重叠在T波中可影响其形态的判断,有学者研究设计出相应的软件以合适的模板除去心室激动波形而使P′波得以显现。Choi等应用特定软件从QRST-P′复合波中剔除QRST波群,以消除与异位房波重叠的心室除极、复极波的干扰。为了验证以恰好在QRST-P′复合波前面紧邻的QRST作为模板的有效性,同时观察耦联间期变化产生的影响,他们用S1S2程序刺激模拟被前面心室激动的ST-T段掩盖的房性期前收缩。644个模拟期前收缩,耦联间期在190~520ms,92%剔除QRST后的P′波形态(S2)可在12导联心电图的10个或更多导联与刺激周期(S1)的P′波相匹配,只有2%由于最短联律间期导致的心房内差异传导而显示不同。他们将这个方法应用到临床自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中。共3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1个异位房波,其中37个起源于肺静脉。应用上述软件剔除QRST,再应用Yamane等建立的依据房波形态定位肺静脉的诊断法则来预测肺静脉起源部位,预测正确性可达到81%。为了排除个体间的解剖变异因素影响且提高预测准确性,同时每个病人均行肺静脉起搏标测以获得个体的P′波图谱。当与个体的起搏标测图相对比时,预测准确性可提高到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