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义与发展史

定义与发展史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许多心律失常间隔很长时间才发作1次,这些偶尔发作的心律失常对于动态心电图技术而言也难以捕捉。例如,约60%的晕厥患者可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作出诊断,但仍有约40%的晕厥患者由于其发病的短暂性、偶发性及无规律性,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定义

置入性心电记录器(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也称置入(埋藏)式循环心电仪(器),是一个置入体内的、可由患者或自动激活的微型心电监测记录装置,置入后可在体内工作1.5~2.0年,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心律失常检测技术。

(二)发展史

1903年Einthoven发明的心电描记技术是现代心血管病学的里程碑,推动了体表、心内电信号记录的发展。此后,这种简易的体表心电图记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成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但是,这种短时心电图的价值有限,尤其是对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正是基于此,1961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N.J.Holter发明了24h动态心电监护(Holter)技术,这种长程心电图使记录的心电信息量比标准心电图提高了10 000倍,使很多常规心电图难以记录到的心律失常得以通过动态心电图被记录,这是心电学史上的一次革命。然而,许多心律失常间隔很长时间才发作1次,这些偶尔发作的心律失常对于动态心电图技术而言也难以捕捉。例如,约60%的晕厥患者可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作出诊断,但仍有约40%的晕厥患者由于其发病的短暂性、偶发性及无规律性,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面对这些偶尔发作的心律失常,置入式心电记录技术应运而生。1992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开始使用置入性心电记录器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长期心电监测,被认为是目前应用的置入性心电记录器的雏形。1995年,Krahn等报道了置入性心电记录器的研究成果,并于1997年起正式在临床应用,它可以追踪事件的发生、描记事件发作时的心电图、可靠地揭示心律失常的类型,是心电监测及记录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成为最佳的监测晕厥及先兆晕厥的心电记录仪器。目前第2代置入性心电记录器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自2002年起先后在北京、云南等多个省份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