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置入性心电记录器的组成
从整体功能而言,置入性心电记录系统由微型记录仪、触发器和程控仪3部分组成。
1.微型记录仪 目前应用的是一种可以程控、遥测的无线记录仪,形状类似一包口香糖,重量17g,体积61mm×19mm×8mm,容积8cm3,其外壳两端有间距3.8cm的一对电极,可以通过这2个电极检测和记录心电图。应用时将微型记录仪埋置在左胸前区的皮下,能够连续循环性记录心电信息,在自动或手动方式触发后,其循环式存储的心电信息则被冻结,可供查询、调出和记录。由于电池容量的限制,微型记录仪的使用寿命为14~24个月。
2.触发器 外形似香烟盒,其重量为40g,体积85mm×45mm×16mm,由患者随身携带,用于手动触发记录仪进行心电信息的冻结及存储。需要记录事件时,患者按压触发器上相应的按钮即可,触发的成功与失败均有指示灯(分别为绿灯和黄灯)给予提示。使用寿命2年,可累及触发2 000次。
3.程控仪 目前应用的是起搏器程控仪。先将其探头放置在已置入的记录仪体外上方,再设置和程控记录仪的各种参数,并可查询、回放、显示和打印新存储的心电图,与起搏器的程控仪兼容,操作与之相似。
(二)置入性心电记录器的置入方法
1.置入区域 位于紧靠胸骨左缘第1~4肋间,可根据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为简便易记,选择置入的部位可概括为以胸骨左缘为标志:靠内不靠外、靠上不靠下、能竖不选横、避开乳腺区。
2.置入部位确定 置入前需在置入区域模拟记录仪的条件进行心电图记录,记录的2个电极间距3.8cm,将记录的QRS波振幅比T波高2倍以上、比P波高5倍以上视为达标。
3.置入过程 可在门诊无菌条件下,在所确定的置入部位以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做一1.5cm长的切口,并在皮下分离做成1个能放置记录仪的皮下囊袋,将记录仪放入囊袋时注意将有字的一面靠体侧,背面向上。记录仪放进后,缝合切口,7d拆线。置入术只需10min即可完成。术后可以预防感染用药。手术过程无需透视,无须电极导线。
(三)置入性心电记录器的使用
1.参数设置 先用程控仪为记录仪设置工作参数,包括自动激活和冻结心电图的条件,例如:>3s的停搏、心率>160/min或心率<40/min将自动触发记录。还要设置程控记录仪被触发后记录心电图的方式,工作模式设有A,B,C,D 4档,每档可记录42min(压缩格式)和21min(未压缩格式)2种,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另外还需设置触发条件、增益及感知度等参数。
2.患者及家属培训 术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培训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手动触发器触发记录仪记录,还要检查所有相关功能运行是否适当。
3.心电图的下载与记录 置入性心电记录器先后可冻结及存储心电资料6次,满6次后,将按顺序进行滚动删除,记录仪内一直保留近6次的记录,直到医师用程控仪将内存资料调出清零。不论自动还是手动触发,记录仪都能按程控选择的记录方式冻结触发前6min和触发后1min或者触发前后各1min等不同组合的心电图。程控仪调出存储资料时需将程控探头放在记录仪上方,调出并打印资料供诊断应用,打印资料上可以显示手动或是自动触发标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