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搏器随访中的临床研究

起搏器随访中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每年置入起搏器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起搏器的术后随访并未广泛开展。有的患者直到出现异常情况,甚至起搏器电池完全耗竭,患者再次出现晕厥才到医院就诊,这样不利于医师对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判断,以及进行参数调整,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另外,不进行随访,当起搏器电池接近耗竭时,不能及时更换起搏器,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起搏器的远程随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在我国,每年置入起搏器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起搏器的术后随访并未广泛开展。其原因之一是患者多采用直接到医院就诊的方法进行随访,只有一部分距医院较近,就诊方便的患者到医院随访;而大部分患者,因离医院较远,或交通不方便、就诊不方便等原因,术后不能进行定期随访。有的患者直到出现异常情况,甚至起搏器电池完全耗竭,患者再次出现晕厥才到医院就诊,这样不利于医师对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判断,以及进行参数调整,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另外,不进行随访,当起搏器电池接近耗竭时,不能及时更换起搏器,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

1980年上海瑞金医院率先开展电话传送心电图监测(telephone transition monitoring),并用于起搏心电图监测,目前我国已有数百家医院开展该项技术。患者在安装起搏器后,若有心悸、头晕或胸闷等症状,心脏远程监护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起搏器有无感知起搏故障;对安装起搏器后无症状者定期用心脏远程监护检测随访,可发现早期起搏功能不良的变化,但其不具有起搏脉冲自动分析功能,需要患者人工操作记录发送,数据只能通过固定电话传输,仅能用于少数患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心脏远程移动监测心电图具有连续心脏电生理异常检测和预警功能,其数据不仅可通过固定电话数字传输,还可通过GPRS无线双向传输,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用户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将起搏心电图数据发送到医院,供医师及时作出分析诊断。医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输出脉冲、感知灵敏度、起搏方式、不应期等可程控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调整后观察、再调整,直到调整满意为止。起搏器的远程随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