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麻黄、紫苏叶、细辛、薄荷、前胡、浙贝母、橘红、法半夏、瓜蒌皮、生石膏、黄芩、花粉、板蓝根、杏仁、苏子、桑白皮、杷叶、葶苈子、白前、青礞石、石菖蒲、甘草。
【方义分析】 本方用于小儿外感时邪,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痰多等症。方中麻黄、紫苏叶、细辛、薄荷发散风寒,宣通肺气,前胡、浙贝母、瓜蒌皮、橘红、法半夏、杷叶、杏仁、白前止咳祛痰,生石膏、黄芩、花粉、板蓝根清肺胃之热,苏子、桑白皮、葶苈子降逆泻肺平喘;青礞石、石菖蒲降气下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而具发散风寒,宣通肺气,清热化痰,泻肺平喘之效,是儿童外感风寒、肺蕴痰热常用的丸剂。
【临床运用】 本方治疗小儿外感咳嗽、肺炎咳嗽、顿咳等咳嗽痰多之症。常用于病之初起,表邪未解内有痰热之时。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发热,恶寒或恶风,咳嗽,痰多黄白,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等,常见疾病有:
1.外感咳嗽 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喉痒、痰多黄白,舌苔薄白黄相兼,脉浮数,或指纹浮红。西医之支气管炎,见以上症状者亦可使用。
2.肺炎喘咳 发热,恶寒,无汗,呛咳气急,痰多黄白,舌苔薄白或白黄腻,脉象浮数,或指纹浮红。西医之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见以上症状时,亦可使用。
3.顿咳 亦称百日咳,初期症见:发热,咳嗽晚间较重,喷嚏,鼻流清涕,痰白黄相兼,舌苔黄白,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制剂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3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1岁以下每日2次,每次半丸;1~3岁每次1丸,每日2次;3岁以上,每次1丸,每日3次。
【注意事项】 忌油腻生冷,体弱久嗽及喘泻并作者慎服,风寒咳嗽、内无痰热者勿服。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配方来源】 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部颁1册12页。中国药典2000年版346页、2010年版4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