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柴胡、肉桂、川贝母、知母、肉豆蔻(煨)、厚朴(姜制)、巴豆霜、血竭、玄参、麝香、朱砂、冰片。
【方义分析】 由于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所以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被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外感时邪和肺脾二经的病证最为常见。本方以柴胡疏泄透发邪热;知母清热泄火,治外感热病;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玄参清热凉血,滋阴润燥,共为本方之君药。辅以肉桂温煦脾阳,散寒通滞,肉豆蔻温中行气,收敛止泻;厚朴下气消积,消痰平喘;巴豆霜荡涤宿食积滞。佐以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麝香开窍醒神;朱砂重镇安神,冰片芳香走窜,助麝香治热病神昏以为使。全方配伍寒热相宜,开导相助,对小儿常见的寒热凝结,停食停水,腹痛腹胀,痰喘气促,甚至因此而引起的慢惊风,红白痢疾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故名百效丸。
【临床运用】 小儿时期形体和机能均未达到成熟阶段,内脏精气未充,卫外机能不固,护理不当,则易患伤风感冒,抚养不注意则易影响发育引起疾病。运用本方的指征为:食纳减退,恶心或呕吐,咳喘痰多,或有泻痢等症状。
1.咳嗽 临床见有咳嗽频作,痰涎不利或痰多黏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入夜尤甚,食欲不振,大便酸臭,舌苔厚腻,脉象沉缓,指纹沉滞,可用本方消食化痰止嗽。西医之气管炎见有上述症状者,可辨用本药。
2.呕吐 临床见有呕吐频频,吐出酸臭乳块或食物,腹部胀满不思纳食,或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小便如米泔水,舌苔厚腻,脉象沉缓,指纹沉滞,可用本品消导安胃和中。西医之急性胃炎见有上述症状者,可辨用本药。
3.痢疾 临床见有大便脓血而带黏液。肛门灼热,肠鸣,腹痛绵绵,面唇清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食纳差,精神倦怠,脉象沉迟。舌苔白腻,指纹淡滞。西医之细菌性痢疾见有上述症状者,可辨用本药。
4.慢惊风 临床见有面色苍白、双眼无神,嗜睡露睛,喉中痰鸣,或抽搐惊叫,或肢体痉挛,舌苔薄黄或滑腻,脉象滑数,指纹沉滞。西医之手足搐搦症见有上述症状者,可辨用本药。
【制剂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1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6个月以下小儿不用本药;6个月~1岁,每次服0.5克,每日2次;1~3岁,每次服1克,每日2次;3~7岁,每次服1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如系呕吐者,可用温米汤送服。
【注意事项】 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含普拉雄酮,运动员禁用。
【配方来源】 《天津中成药规范》1978年版。部颁2册9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