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吴茱萸、肉桂、公丁香、白胡椒。
【方义分析】 小儿脾常不足,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瓜果,或因病后失调,或因服用寒凉药物攻伐伤脾,皆能使脾胃受损,脾伤则不能运化水谷,为湿为滞,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发生泄泻。方中吴茱萸味辛苦大热,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而治泄泻。《本草经疏》云:“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冷不能运化,或为冷利不消,或为腹内绞痛……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故为主药。肉桂温里助阳,散寒止痛,配吴茱萸、白胡椒可治脾胃阳虚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病症,故为辅药。公丁香等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止泻利,为使药。外敷用醋,取其味酸性温,能开胃消食,散水气,且有收敛引诸药入里之用。
【临床运用】 本方功能温里散寒,健脾和胃,燥湿止泻。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所致之泄泻,腹痛等证。临床可运用于:
1.泄泻 主要为虚寒性腹泻,久泻不止或食入即泻,粪质清稀,色淡不臭,时轻时重,或见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象微细。西医之婴幼儿腹泻出现以上症状者,也可应用。
2.腹痛 其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阵阵发作,得温则舒,遇寒加剧,面色苍白,痛甚则额冷汗出,甚则唇色紫暗,肢冷,或呕吐、腹泻,小便清长,舌苔多白滑。西医之肠痉挛出现以上症状者,可服之。
【制剂与规格】 散剂。每瓶5克。
【用法与用量】 外敷。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2周岁以下每次四分之一瓶,2周岁以上,每次三分之一瓶。久泻、腹泻次数多者,可加敷涌泉穴,用量为四分之一瓶,每24小时换药1次。
【注意事项】 热泻勿用。
【配方来源】 河北省药品标准(1985年)。中国药典2000年版375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50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