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玄参、蒲公英、炒牛蒡子、青黛、连翘、牡丹皮、薄荷、蝉蜕、板蓝根。
【方义分析】 喉痹之咽喉红肿疼痛,轻度吞咽不利,声音低哑等症,因外感兼挟痰热而成,如临床见痰、热、风相兼者,应清热、疏风、化痰,酌加利咽之品治之。方中用玄参养阴生津、清火利咽,与蒲公英、青黛、连翘配合增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合为君药,以清上焦风热实火。再以牡丹皮、板蓝根之清热凉血以助君药清热之功,牛蒡子、蝉蜕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消肿,共为佐药。用薄荷辛凉清轻上浮之性,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引以上清热解毒之品上归肺经,治疗咽喉诸疾。全方配伍以清热解毒,利咽疏解之辛、苦、寒性之品集中应用,对风热外感之邪入里化热所致之咽喉肿痛疾患有效。
【临床运用】 本方系清热解毒,利咽之剂。多用于治疗喉痹之病症。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咽喉干涩、灼热、发痒,之后即感疼痛,在吞咽时疼痛更甚,严重的可以痛及耳的深部,以致吞咽不利,伴有发热,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这些指征体现了风热入里、邪毒壅盛、上冲咽喉的病机。临床可用于:
1.喉痹 表现为发热重而不凛寒,头痛有汗,咽喉局部黏膜充血红肿,咽喉干痛,咳嗽痰黄,口渴引饮,大便干,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西医之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疱疹性咽炎,见以上临床表现者,可用之。
2.感冒表邪入里化热 表现为发热较重,微恶寒,有汗而热不解,面红目赤,鼻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呼吸气促,烦躁不宁,口渴喜饮,或咳嗽痰黄黏,舌质红苔黄,脉数。西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按此辨治。
3.痄腮 表现为轻度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轻度肿痛,咽红肿痛,舌质红苔白或淡黄,脉浮数。西医之腮腺炎,见上述表现者,可用此治疗。
【制剂与规格】 颗粒剂。每袋6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周岁以下小儿每次3克,1~5岁每次6克,5岁以上每次9~12克,1日2~3次,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 忌油腻辛辣食物,外感风寒者不用。
【配方来源】 四川省药品标准(1987年)。部颁6册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