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榆槐角丸

地榆槐角丸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方中以地榆、槐角、槐花清热凉血止血为主。以防风、荆芥穗祛风,兼有理血之功,当归、红花补血调血,且防寒凉药引起之血滞为佐。对风湿热邪壅滞大肠引起之痔疮肿痛、肠风下血极为合适。主要用于治疗痔疾肿痛,肛门痛痒、肠风痔瘘下血,或大便带鲜血等疾患。这些指征体现了风湿热邪壅遏肠道血分、血络被伤,血渗肠道之病机。西医之痔出血,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见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

【药物组成】 地榆炭、槐角(蜜炙)、槐花(炒)、枳壳(去心麸炒)、红花、当归、黄芩、赤芍、生地黄、防风、大黄、荆芥穗。

【方义分析】 痔瘘、肠风下血等病,多因风湿热邪郁积肠道,大肠热盛,热伤血络,血渗肠道所致。故方中以地榆、槐角、槐花清热凉血止血为主。以地黄、黄芩、大黄、赤芍清肠中湿热,凉血,通便导滞为辅。以防风、荆芥穗祛风,兼有理血之功,当归、红花补血调血,且防寒凉药引起之血滞为佐。枳壳宽肠下气为使。全方配伍,既有疏风清热祛湿之功,又有调血消肿、凉血止血之效。对风湿热邪壅滞大肠引起之痔疮肿痛、肠风下血极为合适。

【临床运用】 本方系清肠消痔通便剂。主要用于治疗痔疾肿痛,肛门痛痒、肠风痔瘘下血,或大便带鲜血等疾患。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痔疮或肛门红肿痛痒,下血鲜红或大便带鲜血,大便干燥有发热感,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这些指征体现了风湿热邪壅遏肠道血分、血络被伤,血渗肠道之病机。所以临床应用甚广,具体运用如:

1.痔疾 患部肿痛或痒痛,肿如李豆,触之痛甚,局部红赤发热,或有溃疡、出血,或大便夹有鲜血,或大便干燥、便时有灼热感。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西医之痔出血,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见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

2.肠风下血 表现为大便下血,血色鲜红,或血下如溅、或粪带鲜血,兼见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脉数。西医之肠息肉出血等,见上述表现者,可按此辨治。

【制剂与规格】 ①蜜丸剂:每丸重9克;②水丸剂:每袋内装18克;③水蜜丸:100丸重10克。

【用法与用量】 ①蜜丸:成人每次服1丸(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②水丸:每服6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③水蜜丸:一次5克。

【注意事项】 忌辛辣厚味,孕妇忌服。

【配方来源】 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部颁1册65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6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