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蛇伤解毒片

蛇伤解毒片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方配伍,有解毒消肿,祛风止痛之功,对毒蛇所伤属风火热毒证者,极为合适。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伤处焮赤肿痛,出血污黑,或伴血疱、水疱,甚者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头晕胸闷,脉象结代等。这些指征体现了蛇毒内攻脏腑,外停肤腠的病机,所以应用较广。西医之血循毒类蛇咬伤,见以上临床表现者属之。

【药物组成】 光慈菇、山豆根、拳参、黄连、白芷、冰片、红大戟、雄黄、朱砂、大黄、硫酸镁。

【方义分析】 毒蛇伤人,其毒汁自伤口侵入,可燔营灼血,内及皮肉,再犯脏腑,病多凶险。故本方以光慈菇甘辛而凉为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以雄黄、黄连、大黄之苦寒,以解毒泻火,散结消肿;山豆根、拳参、冰片、白芷,共为佐药,寒温并用,意在解毒泻火,生肌止痛;朱砂为使,取其辛凉,安神定惊,解毒驱邪。全方配伍,有解毒消肿,祛风止痛之功,对毒蛇所伤属风火热毒证者,极为合适。

【临床运用】 本方有消肿解毒,祛风止痛之功,多用于各种毒蛇咬伤。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伤处焮赤肿痛,出血污黑,或伴血疱、水疱,甚者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头晕胸闷,脉象结代等。这些指征体现了蛇毒内攻脏腑,外停肤腠的病机,所以应用较广。具体运用如:

1.火毒蛇伤(竹叶青、五步蛇、蛙蛇) 表现为伤处剧烈疼痛,焮肿闷胀,伴血疱、水疱,局部溃烂变黑,伴发热恶寒,头晕心悸,呕吐少尿,舌红苔黄,脉象细数。西医之血循毒类蛇咬伤,见以上临床表现者属之。

2.风毒蛇伤(金环蛇,银环蛇) 表现为伤处痒麻相兼,肿势轻微,继之乏力酸痛,谵语不清,视物模糊,口流清涎,神昏气促,舌淡脉迟,西医之神经毒类蛇咬伤,见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可按此辨治。

3.风火毒蛇伤(眼镜蛇、蝮蛇) 表现为伤处焮肿,灼痛麻木,兼有水疱、血疱,头晕乏力,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瞳神紧小,白睛黄紫,脉迟或散。西医之混合毒类蛇咬伤,见以上表现者,属此范围。

【制剂与规格】 片剂。每片0.5克。

【用法与用量】 ①口服:第1天(24小时内)服4~5次,第一次服9~12片(病情严重者第一次可服18片),以后每次服6~9片,每隔3~4小时服一次;第2、3天,每次6~9片,每日3次;第4天每次6片,每日2次,直至肿完全消退为止;儿童减半。②外用:取消毒三棱针或其他利器,割破伤口,从伤口上方,向下方压挤,使血出,(如伤口溃疡者,勿需割破挤血)再用清水洗净伤口,取本品研末用蜂蜜或冷开水调敷伤口周围,每日换药一次。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服药后如出现腹泻,仍可继续服药;第3天如消肿,药量可酌减。

【配方来源】 福建省药品标准(1981年)。部颁2册23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