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生地黄、麦冬、玄参(去芦)、白芍、牡丹皮、黄连、栀子(姜水炙)、生石膏、浙贝母、山豆根、薄荷、甘草。
【方义分析】 由于肺胃积热、火热上攻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失音等症,治以养阴清热、消肿止痛法。故方中用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玄参养阴清热,解毒散结;麦冬养阴清热、兼具润肺;白芍、牡丹皮养阴清热,活血止痛。上药共为君药,以壮水制火。黄连、栀子,苦寒泻火,清热解毒;生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三药为臣,清泻肺胃之热,以直折火热之邪。另以浙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山豆根清热利咽,解毒消肿。二药为佐,以助清热止咳、利咽消肿之功。薄荷清散上焦之热;甘草调和诸药,两药为使。诸药配伍,滋养肺胃之阴,清散上焦邪热,补中有泻,壮阴以制阳,使邪散肿消,咽痛诸症自除。
【临床运用】 本方系养阴清热、消肿止痛剂。多用于治疗素体阴虚,肺胃积热,复感疫毒,火热上攻引起的虚火乳蛾、喉痹、慢喉瘖、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运用本药的基本特征为:喉核焮红肿痛,或有黄白色脓点,或咽中有异物感,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小便黄赤,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1.乳蛾 表现为喉核前后潮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经挤压有白色渗出物,午后颧红,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西医之扁桃体炎见上述症状者,可按此辨治。
2.喉痹 表现为自觉咽中不适,干痒微痛,有灼热感、异物感,常有“吭喀”动作,且晨轻夜重,咽部微红,喉底血络扩张,或如帘珠,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见上述症状者,可按此辨治。
3.慢喉瘖 表现为声音低微,讲话不能持久,甚则嘶哑,喉部干焮,痒痛不适,干咳少痰,常有“清嗓”习惯,声带微红,边缘增厚,虚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西医之慢性喉炎见上述症状者,可按此辨治。
4.口舌生疮 牙龈出血表现为口腔黏膜上有溃烂点,黄白色如豆大,疼痛,饮食时加剧,或牙龈焮红,时常出血,常伴有头晕耳鸣,大便干燥等阴虚之症,舌红少苔,脉细数。
【制剂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6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服2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痰湿壅盛者不宜服用。忌食辛辣食物。
【配方来源】 《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加味。《北京中成药规范》。部颁2册25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