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入院病人心理特点及健康教育技巧

新入院病人心理特点及健康教育技巧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人对病房的第一印象是从对环境的评价或感受中得到的,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一个医院的物质条件、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包括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对病人的接纳态度。通过入院教育与病人建立积极的治疗关系,鼓励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制定住院教育计划,满足病人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

(一)新入院病人心理反应特点

1.不安全感 新入院病人由于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识缺乏,对诊断和治疗的结果未卜,对住院的环境不适应,极易产生不安全感,表现为忧心忡忡、紧张不安。病情危重者面对死亡的威胁,还易产生恐惧感,表现为担心、害怕、惊恐不安。

2.陌生感 病人入院后面对新的环境、不熟悉的面孔、繁多的诊疗程序等会产生陌生感,表现为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尤其是第一次住院的病人,因为没有住院的体验,焦虑情绪更为突出。

3.被控制感 病人入院后的检查、治疗及护理活动完全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进行,病人需要通过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来适应医院的诊疗模式,由于失去了自主权,而使病人产生被忽视感、不确定感、失控感、受威胁感和无助感,由此可滋生愤怒、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容易受激惹,甚至产生不愿合作的行为。

4.不信任感 在没有与医护人员建立信赖的治疗关系之前,多数病人及其家属由于受既往不愉快的住院经历和社会媒体负面宣传的影响,住院后易产生较强的防卫意识,使病人的警觉性增高,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表现为敏感、多疑、敌对等。

5.愧疚感 病人住院后,在面对从社会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变的过程中,由于角色适应不良,常常为不能照顾子女、丧失工作、增加家人的烦恼和经济负担而感到自责、愧疚,尤其是家庭负担重、经济条件差的病人,这种感受更为突出。

6.孤独感 病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与工作环境,进入陌生的病房,心情抑郁,情绪低沉,易产生寂寞感、委屈感、孤独感及分离性焦虑,这种情绪在儿童和有依赖人格倾向的病人尤为常见。

(二)新入院病人心理需求特点

1.舒适的需要 舒适是个体处在一种轻松、安宁的环境状态下的感受。新入院病人由于对环境不适应,可产生混乱感和不舒适感。病人对病房的第一印象是从对环境的评价或感受中得到的,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一个医院的物质条件、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包括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对病人的接纳态度。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给病人带来舒适、愉快的感受,有利于病人安心养病。

2.被接纳的需要 病房是一个流动的群体,不断更新的病人除了希望被医护人员接纳、重视外,还希望被病友们接纳,并与他们和睦相处。病室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帮助新病人获得归属感,较快地从陌生和孤独中解脱出来。

3.被尊重的需要 无论什么身份的病人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尊重。病人常认为,自己能够尽早地被医护人员了解,是受到重视的象征,期待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和照顾。一些有社会地位的病人,常常会暗示护士了解自己的身份,以期得到“应有”的关照。社会地位不高的病人则通过其他方法来吸引医生、护士的注意,能得到医护人员“一视同仁”的对待就会感到宽慰。

4.了解疾病知识的需要 对失去健康的病人而言,住院是获取疾病知识的最佳时机,他们希望以最好的疗法、最高明的技术、最特效的药物、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更多的疾病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知识;希望了解所进行的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还希望了解有关手术、麻醉和术后康复的信息等。他们期待得到可信赖的医护人员的照顾,渴望获得安全感。

5.得到社会支持的需要 病人住院后其社会角色因病而发生了转变,处于弱势地位的病人角色使病人产生强烈的求助愿望,他们期望获得良好的医疗救助,渴望亲人、同事、领导来探望,期望得到来自家庭、单位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希望从社会支持系统中得到帮助。良好的情感支持、及时的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有利于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能有效的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应激。

(三)新入院病人健康教育技巧

1.消除陌生感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消除病人陌生感的首要环节。病人入院时,护士应主动起身迎接病人,做自我介绍,然后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份、职业特征、文化修养等信息,恰当地称呼病人。通过微笑的表情、亲切的语言、礼貌的接待、细致的讲解,向病人传递一种被接纳感、温暖感、宾至如归感。利用办理住院手续、护送病人入病房、为病人整理床铺、给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体检的机会,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的医护人员,引见同病室的病友,讲解医院的规则制度及病人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获得舒适感、归属感,消除陌生感。

2.建立信任感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应抓住入院教育的最佳时机,采用接纳、理解、真诚、温暖和通情达理的态度,给病人以积极的关注,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入院教育与病人建立积极的治疗关系,鼓励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制定住院教育计划,满足病人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在教育活动中努力维护病人的权利,保护病人的隐私,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建立积极配合治疗的遵医行为,消除病人的被控制感和不安全感。

3.营造舒适感 为病人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收集入院资料和进行入院教育的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提问、耐心的倾听、合理的解释、巧妙的安慰、体贴的操作等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向病人传递温暖感,积极营造舒适、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同时还应帮助病人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指导病人利用各种资源解决自身问题,消除病人的孤独感、愧疚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