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压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但人对压力的反应却可通过某些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压力通常存在于所有的个体,对其成长和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机体面对突然的强烈刺激时,会产生一过性的生物、心理功能紊乱,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机体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导致心身疾病,影响疾病转归。因此,教育者应对病人有无压力源和对压力源的反应做出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应对压力的心理教育。
1.压力源评估 一切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均为压力源,重点评估引起压力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判断有无引起病人压力的生活事件,尤其是对病人影响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注意评估压力源的性质、时间、范围,是突然的还是逐渐发生的,也可采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进行评估。
2.压力反应评估 包括压力造成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对有明显压力源的病人应注意有无压力所造成的躯体不适,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愤怒、过度依赖或失助感等负性情绪,有无感知混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判断力、定向力失误和行为失控等认知和行为改变。重点评估个体对压力的感知,压力对个体意味着什么,对家属意味着什么,压力对个体日常生活及基本需要有何影响,压力对个体的自我观念和生活目标有何影响,个体对压力的感知是否切合实际。
3.压力应对评估 可采用医院压力评定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判断个体采用何种方式应对压力,重点评估个体在应对压力情形时有无可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精力、积极的信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社会技能、社会支持及物资资源等,帮助个体找出应对压力的积极因素,并通过教育激励其应用积极因素应对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