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病人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病人家属说明不能配合的病人或儿童可能采用神经安定麻醉或全麻。

介入神经放射学亦称血管内神经外科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科学,它将传统的X线导管技术的诊断作用发展到治疗领域,从而替代一些外科手术或解决了一些外科手术难度极大或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病征。在良好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下,将微型导管插入动脉远端分支,甚至达到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如微导管血管内治疗就是将直径在0.3~1.0mm等不同口径的微导管送入颅内,到达血管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将液体栓塞剂(硅聚合物、IBCA即丁氰酯)、微粒栓塞剂(明胶海绵、冻干硬脑膜粒、IValon)、可脱性球囊(Fogarty球囊导管)、金属圈(Cook弹簧圈)从导管注入,使病灶缩小或萎缩的一种治疗方法。

【治疗特点】

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的特点是危险性小,术后恢复快,病人容易接受。

【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手术知识指导:介入治疗是近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病人对此了解较少。应向病人介绍手术目的、方法,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术中注意事项等,并列举成功病例,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心理调适指导:介入治疗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病人通常呈清醒状态,故难免产生顾虑及恐惧心理。应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说明手术的步骤以及对医生顺利完成操作的配合要领。随时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协助观察指导:对于癫病人,应告知家属向医生详细描述病人癫早期发作时的表现或先兆症状,因手术前目击病人发作表现具有特殊价值,即病人发作时主观与客观表现的一致性,可以提高癫灶定侧和定位的准确性。因癫常常为一过性发作,特别是原发性大发作病人不能回忆发作时的情况,而间歇期就诊时和正常人无区别,故病人家属的准确反映有助于医生诊治。

(4)配合护理指导:告知病人配合做好术前有关检查,如血液化验、胸透、心电图等检查,并讲解相关检查项目的意义。术前4~6h禁食水,以防术中不适而突发恶心、呕吐。指导病人配合进行术前药物过敏试验,按穿刺部位备皮,留置导尿管,注射镇静药等,并说明各项准备的意义及必要性,以便手术顺利进行。向病人家属说明不能配合的病人或儿童可能采用神经安定麻醉或全麻。

2.手术后健康教育

(1)卧位指导:告知术后卧床24h,以减轻造影剂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局部麻醉病人取头高位,床头抬高30°。

(2)对症护理指导:手术穿刺部位经止血加压包扎回到病房后,应局部压砂袋6~8h。指导家属协助观察肢体活动和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温度、感觉等。告知部分病人可能出现下肢供血不足,如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稳定下降、小腿疼痛剧烈、感觉迟钝,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等不良后果。

(3)病情观察指导:告诉病人及其家属术后24~48h注意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的变化,如有生命体征异常变化、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3.出院健康教育

(1)心理调适指导:有些病人对介入治疗技术了解甚少,担心手术后效果或出院后发生某些意外等,应做好必要的讲解,使之心中有数,避免产生心理负担。胼胝体手术并发症可见病人缄默、肢体无力、命名不能或尿失禁等现象。告知上述症状多在数月内消失,极少发生持续存在者。

(2)复诊指导:告知病人复诊的时间、意义以及寻求医护人员帮助的途径,如有病情变化应随时到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