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部真菌病病人健康教育

浅部真菌病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部真菌病是由真菌侵犯皮肤的表皮、毛发、甲板引起的一组疾病。真菌侵入后不一定致病,与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各种浅部真菌病可相互伴发,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病人原有的手癣、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进行积极治疗。甲癣是浅部真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有时临床治愈后还可能复发。

浅部真菌病是由真菌侵犯皮肤的表皮、毛发、甲板引起的一组疾病。基本上是按人体各个部位命名的,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但也有少数是按菌种命名的,如花斑癣菌引起花斑癣。真菌侵入后不一定致病,与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密切相关。诊断上真菌培养和镜检是关键。各种浅部真菌病可相互伴发,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病人原有的手癣、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进行积极治疗。治疗原则以外用药物为主,包括水杨酸酊剂、1%益康唑或克霉唑霜、酮康唑等,根据癣菌种及皮损的不同而适当选用。除外用药物外,可适当内服抗真菌药物,但疗程不能过长,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后易引起毒性与副作用。甲癣是浅部真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有时临床治愈后还可能复发。

【疾病特点】

1.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22~36℃,相对湿度95%~100%,最适pH 5.0~6.5,对外界变化有较强的抵抗力,紫外线和X线均不能杀灭真菌,但在100℃左右大部分真菌较短时间可死亡。

2.本组疾病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均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必须抓好预防工作,从切断传播途径着手,以防止继续蔓延,最终达到消灭的目的。

3.真菌的治疗效果与真菌的感染时间有关,感染时间越短,治愈率越高,感染时间越长,治愈率越低。

【健康教育要点】

1.住院健康教育

(1)防治知识指导:讲解浅部真菌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对人体的危害,提高病人的防治意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告知应勤洗澡、勤洗晒毛巾、不混穿鞋袜,禁止共用脸盆、毛巾、指甲刀、梳子、枕头等,尽量避免和其他病人及有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密切接触。

(2)饮食指导:告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增加机体营养,提高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3)皮肤护理指导:嘱病人经常洗澡、洗换衣物,保持衣物、鞋袜干燥、清洁,洗澡时尽量少用热水及肥皂。鳞屑及角化过度皮损者,先外用角质剥脱剂如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严重者可试用封包法,待角质层变薄后,再外用抗真菌霜剂。封包法适于皮损较厚病人,在局部外用角质剥脱剂后,用保鲜膜将局部皮肤封闭起来,促进药物持续作用,使增厚的角质层浸软、脱落。封包宜选在睡前,一般持续6~8h即可。

(4)用药指导:指导根据不同皮损的部位、不同的癣菌种,选用合适的外用药物。对伴有癣菌疹的严重足癣者,叮嘱切不可外用强烈的癣药膏或癣药水,以免刺激而播散。一般甲癣以局部治疗为宜,告知涂药前应先将病甲刮薄,涂药时注意保护甲周皮肤。由于阴股部的皮肤较娇嫩,应注意勿用刺激性较强的癣药水,以免刺激皮肤。尽量避免滥用可能影响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以免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导致继发感染。

2.出院健康教育

(1)家庭护理指导:告知出院后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改变混穿衣服鞋袜、共用脸盆、毛巾等不良卫生习惯,以免相互传染,家庭中有其他人患病,也应同时治疗。对公共用具应做定期消毒,尤其是托儿机构、集体生活的人员更应注意。肥胖者应常洗澡,并在腹股沟内敷以扑粉。

(2)复诊指导:嘱咐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以免因疾病未根治而复发,一旦复发,及时就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