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

老年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为主,且不能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抑郁症诊断主要根据发病过程及当时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检查等综合分析获得,常用评定量表如老年抑郁症自评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等。结合病人个性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及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本身容易复发,因此,必须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为主,且不能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初次发病高峰在50~60岁,80岁以上初发者少见,男女比例1∶2。抑郁症诊断主要根据发病过程及当时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检查等综合分析获得,常用评定量表如老年抑郁症自评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等。治疗原则:①心理治疗。结合病人个性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及认知行为治疗。②药物治疗。应用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郁剂(SSRI)氟西汀、帕罗西汀、左洛复等改善脑功能。③电痉挛治疗。75岁以下,无心脑血管疾病、骨骼系统疾病可以应用。抑郁症本身容易复发,因此,必须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疾病特点】

1.除具有典型的“三低”症状外,还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病人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常用“没有意思,心里难受”否认或掩饰心情不佳,用躯体焦虑掩盖抑郁,使家人误以为躯体疾病而反复就医,因抑郁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2.抑郁心境和躯体症状表现多样,如兴趣索然,不能体验快乐;情绪低落,昼重夜轻;自我评价低,爱自责自罪,严重者有自杀观念和行为;精力下降,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早醒;记忆减退,存在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类似痴呆表现的占10%~15%;躯体不适可涉及各个脏器,如心慌、气短、出汗、恶心、呕吐等,为此多次被送到急救中心。

3.预后情况不容乐观,康复过程任重道远。Post曾提出老年抑郁“三分之一”原则(Post F1987),即在老年抑郁中,1/3会有改善,1/3不变,1/3越来越差。Cole(1990)的研究也表明,有25%的老年抑郁经治疗会完全康复并保持这种状态,60%的病人会复发,有近20%的病人会持续处于病态之中。有无社会支持系统是预后良好的指征之一。

【健康教育要点】

1.住院健康教育

(1)心理治疗指导:说明心理治疗需要与药物治疗配合应用,主要适用于轻度抑郁焦虑或中度抑郁恢复期。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及不良事件刺激所致的抑郁可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治疗,理解病人的痛苦,给病人以积极的心理支持,坚定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有明显依赖和回避行为的病人,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让病人理解抑郁情绪反应不完全取决于不良事件刺激,而取决于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帮助病人改变适应不良的思考习惯和自我否定的消极认知模式,正确对待老年期所面临的困境和各种丧失,教会使用放松技术,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增强自我价值感,增进对生活及与人交往的兴趣,维持心理平衡。

(2)心理保健指导:鼓励参与老年人的各种娱乐活动,促进与家人、社会的交流,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对症状的痛苦体验;劝导其果断抛弃或忘却以往发生的、无法挽回的悲伤与痛苦,尽量回想高兴的事,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指导进食富含脂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健脑食物,坚持学习,强化记忆力,延迟衰老过程。

(3)药物治疗指导:告知SSRI类药物治疗谱广,安全性大,副作用较少,容易耐受,是老年病人一线药物,适于长期服用。服药初期可能出现轻微药物反应,如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及影响睡眠等,告知这些反应随着疗效的出现,2周后会减轻或消失,应坚持服用。强调为预防复发,症状稳定后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对60岁以上第一次起病者,在达到临床痊愈后至少应维持治疗1年,若出现反复,则维持治疗2年或更长,让病人及家属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2.出院健康教育

(1)预防复发指导:告知家人首发病大于70岁,病前个性适应不良,多次发作缓解期不长,并存慢性躯体疾病者预后不良,出院后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掌握不愉快情绪的解脱方法,学会用疏泄法、转移法缓解情绪,减少或避免精神因素刺激,维持积极情绪。监督按时、按量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坚持定期随诊。

(2)预防保健指导:帮助老年人认识衰老的自然规律,正确对待世事人情,面对现实适应退休生活,做好退休生涯的生活规划,客观评价走过的人生,能自我肯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自寻烦恼。明确自己所处的不良心境,反复告诫自己对任何事都要沉着理智、不急不躁,以积极的心态安度晚年,减少不良事件造成的心理伤害。

(3)防止意外指导:对有自杀倾向和既往有自杀行为者,指导家人密切观察自杀先兆,如焦虑、抑郁、不语、拒食、急躁等,注意病人情绪、症状和言行。房间禁放危险品,专人护理避免单独行动。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鼓励合理发泄情绪,适当安排家务和公益活动,提高自我价值感,防范自杀行为发生。

(4)社会支持指导:鼓励家人积极参加老年抑郁防治的专题讲座和家庭护理的系统培训,增加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为病人提供信息、情感、精神、物质等多种心理支持,营造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尤其是丧偶老人,更应加强心理支持,注重居家心理护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