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成年人传染病的主要杀手。据WHO报告,目前全球肺结核患病人数已达2000万,年新增患病人数800万~100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约300万,相当于每10s就有一人死于结核病,全球有1/3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正因为结核病在全球呈死灰复燃之势,WHO已向全世界发表声明,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肺结核一经确诊就应采取规范化的化学疗法,首次发病治疗时间至少半年。
【疾病特点】
1.传染源与分型 痰结核菌阳性,尤其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为结核病人咳出的飞沫。结核病主要分5种类型,即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其他肺外结核。
2.治疗特点 肺结核病程相对较长。其预后除与用药的科学性(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密切相关外,病人的心理状态、合理饮食、营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肺结核的治疗主要是化学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0%以上,常用药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对高热、咯血、呼吸困难可给予对症治疗,部分病例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3.心理特点 结核病病人除生理功能发生病理变化外,心理也随之产生变化。如在诊断结核病前,多表现为消极、悲观心理;在治疗期间,易担心传染给家人,害怕他人歧视,出现沮丧、自卑、无助等心理,或对长期治疗产生厌倦,缺乏正确的遵医行为;治疗结束后,又易表现出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或担心结核复发,对久治不愈者,可产生消极的想法。
【健康教育要点】
1.住院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根据病人年龄、性格、知识层次、文化背景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不良心理对治疗的影响,建立良好的遵医服药行为。
(2)疾病知识指导:讲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预防继发感染的意义,指导病人正确留取痰标本,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消毒痰具、餐具及洗漱用品,切勿随地吐痰或将痰咽入胃中,要吐入盛有消毒液的带盖痰杯中,痰液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倾倒。
(3)饮食指导:肺结核为慢性消耗性疾病,鼓励正常进食,多食用优质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及高糖饮食,少食多餐,忌食油炸、辛辣的刺激性食物。特别要禁止吸烟、喝酒,避免降低抗结核药物的疗效或延长疗效。对食欲减退者,为病人提供喜好之食品,对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4)咳嗽、咳痰指导:讲解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性,鼓励病人有痰及时咳出。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指导多饮水或配合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强调遵医嘱按时口服化痰药。对长期卧床者讲解定时翻身、叩背对松动痰液利于咳出的作用。
(5)用药指导
①用药常识指导:介绍结核病的用药原则是足量、规律、全程。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做到服药到口,介绍药物治疗的意义、方法和疗程,讲解坚持长期药物治疗的意义,强调服药期间为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绝对禁止饮酒。指导病人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现不适及时告知。
②药物副作用监测指导:告知口服利福平可使尿、便、汗液、痰、眼泪和唾液变为红色或橘黄色,还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类似流感症状,出现这些情况不要紧张,是药物代谢的正常现象。嘱咐病人贴身衣服要柔软,并遵医嘱加倍口服皮质类甾醇的剂量。异烟肼的主要副作用是外周神经炎,特别是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和嗜酒者更为明显。该药还可分泌入乳,对母乳喂养者,应告知婴儿有发生惊厥的危险。口服吡嗪酰胺者易出现关节痛,并可能影响正常的肝功能,告知如出现黄疸或右季肋部疾病、触痛应及时报告。治疗初期应用乙胺丁醇和链霉素时,可产生视神经炎,导致视力障碍,指导病人注意视力改变。链霉素有耳毒性的副作用,提醒病人注意听力改变。
(6)护理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活动后要适当休息,恢复期病人至少要保持每日睡眠8h,以保证足够体力。咯血病人指导密切观察咯血量,对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在患侧置冰囊冰敷。咯血量大于每日100ml时,提示有窒息的危险,注意防范。教育病人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咳痰或咯血后要用漱口液或生理盐水漱口,容易出汗者,指导及时更换内衣及床单被褥。
2.出院健康教育
(1)预防知识指导:说明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坚持规律、正规抗结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详细介绍各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遵医行为,坚持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切忌自行停止治疗。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休息与适当活动相结合,病情好转后可到户外活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抗炎治疗。恢复期坚持每天做腹式呼吸操,以提高呼吸肌耐力,并做到禁烟酒。
(2)家庭护理指导: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隔离方法,不要歧视病人。注意科学隔离,如分室居住或分铺睡眠,痰要吐在纸上后焚烧,或吐入盛有10%漂白粉液痰杯中消毒,不要与婴儿亲吻等。给病人加强营养,多食鱼、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复诊指导:交代出院后要定期复查胸透、胸片、CT及各项生化检查,观察用药效果,判断有无影响药物治疗的不良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