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癌转移的基本模式

抗癌转移的基本模式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提出的抗癌转移治疗对策,其设计思路就是对传统疗法防治转移概念、思维、方法模式的创新。化疗细胞毒药物虽然能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原发癌的生长,推迟转移发生时间,但对侵袭、转移过程无抑制作用。目前尚缺乏既对原发癌有杀伤作用,又能抑制侵袭和转移的理想药物。

笔者在临床实践的大量患者中,经常见到一些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并未能阻止转移,甚至边化疗边转移,再化疗再转移。这值得我们深思。何以未能阻止转移?是不是传统化疗不符合癌转移过程的生物学特性实际?我们在防治癌转移的问题上,是否需要更新认识和思维,能否转换一下概念及治疗模式。笔者提出的抗癌转移治疗对策,其设计思路就是对传统疗法防治转移概念、思维、方法模式的创新。

抗转移药物是指干扰或阻断癌细胞或癌细胞群在转移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步骤,从而抑制转移灶形成。化疗细胞毒药物虽然能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原发癌的生长,推迟转移发生时间,但对侵袭、转移过程无抑制作用。目前尚缺乏既对原发癌有杀伤作用,又能抑制侵袭和转移的理想药物。所以,我们只能针对癌转移“八步骤、三阶段”的发展机制来研究阻断和防治策略。

癌侵袭、转移是由多个步骤组成的复杂过程,其转移经过可概括为:原发癌肿增殖→肿瘤新生微血管形成及生长→侵袭及突破基底膜→癌细胞从母瘤脱离,突破基底膜又穿入微血管或微淋巴管→侵入血流在循环系统中存活漂游→血小板包裹癌细胞群形成小癌栓,随血流被送到远位靶器官→滞留于靶器官的微小血管中→癌栓附于微血管壁或贴壁→穿出血管并形成微小转移灶→转移灶肿瘤新生微血管形成→转移灶增殖。我们若能设法阻断其中一个或几个步骤或环节,就可以控制转移,这就是抗癌转移治疗新模式认识和形成的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