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反思和评价手术后的辅助化疗的疗效,为什么没有改善生存质量?为什么未能明显延长生存期?为什么许多患者化疗后很快又复发、转移?为什么许多患者化疗毕即全身播散、骨转移?从化疗对宿主免疫功能的打击程度来看,主要是化疗促成宿主免疫功能下降,降低免疫监控力,而致癌进一步发展。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
1.胸腺(thymus) 位于胸腔纵隔上部、胸骨后方,分左右两叶。胸腺的大小和结构随年龄和机体状态而变化,出生时重量为10~15g,出生后2年内迅速增长,此期为胸腺活动的高峰期,此后逐渐增大,至青春期最重,为30~40g。青春期以后胸腺开始缓慢退化。进入老年,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组织取代,但仍残留一定的功能。胸腺在人的青春期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称为生理性胸腺萎缩,常伴有淋巴结内细胞区缩小。动物实验证明,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动物,其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区内的淋巴细胞稀疏,血中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受损,出现免疫缺陷的症状,可导致动物因消耗病而死亡,这与笔者在实验室观察到的荷癌动物最后消耗衰竭的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回顾临床上晚期癌症患者消耗衰竭死亡也表现为免疫功能衰竭。如给此类患者或动物植入胸腺或胸腺提取物,其免疫功能可部分恢复。
现已证明,胸腺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器官。
(1)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成年人前T细胞(pre-T)从骨髓迁入胸腺,在胸腺内前T细胞发育、成熟。T细胞成熟后,以恒定的数目(1%~2%)迁出胸腺外,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成熟细胞能表达抗原受体并识别外抗原(前T细胞不能识别外来抗原)。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的后期阶段,进一步分化为功能不同的T细胞亚群,即杀伤(抑制性)T细胞亚群和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亚群,它们经血流或淋巴液迁出胸腺,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
(2)生成胸腺激素:胸腺组织上的网状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胸腺激素,如胸腺素、胸腺生成素、胸腺体液因子、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等,这些可溶性物质是构成胸腺微环境的主要因素,它们在T细胞分化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2.骨髓 是人的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髓虽非淋巴组织,但含具有强大分化潜力的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为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前者发育成红细胞系、粒细胞或B细胞,最后定位于外周免疫器官。另外,非T非B的第三类淋巴细胞的前体也在骨髓内增殖、分化、成熟,如K细胞和NK细胞等。当骨髓功能缺陷时,可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缺陷。输入正常骨髓可使免疫功能重建,表明骨髓在行使免疫功能上的重要性。
骨髓在免疫功能上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是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其产生的抗体类别主要是IgG,其次是IgA,故骨髓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骨髓可缓慢地、持久地产生大量抗体。
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是T细胞和B细胞等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包括淋巴结、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人体全身有500~600个淋巴结,是结构完备的二级淋巴组织,主要位于非黏膜部位,广泛分布于全身的淋巴通道上。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大约70%为T细胞,25%为B细胞。B细胞定留于淋巴结皮质浅区,称为非胸腺依赖区,T细胞则定留于皮质深区,称为胸腺依赖区。定留在淋巴结内的T细胞、B细胞,也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中,T细胞、B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生成的致敏T细胞及特异性抗体都汇集于淋巴结髓窦内,由淋巴输出管输出。
综上所述,中枢免疫器官为胸腺、骨髓,周边免疫器官为脾、淋巴结。
在实验室荷癌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时发现,肿瘤本身可分泌一种特殊因子(暂称为癌抑胸因子)作用于胸腺,导致胸腺免疫器官萎缩及免疫功能下降。当癌症进展期或有淋巴结转移者、有化疗适应证需施行化疗时,化疗细胞毒药物会对骨髓严重抑制,使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患者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本来已遭受肿瘤分泌的特殊因子抑制而渐萎缩、减弱或丧失其功能。如今又加上化疗细胞毒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打击,使患者的中枢免疫器官全部遭受损害。周边的免疫器官淋巴结又遭受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使其部分功能减弱。如此进一步造成了患者胸腺、骨髓、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受到重创,免疫功能本已受到抑制又加上化疗药对免疫器官的损害,进一步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犹如雪上加霜,加上未能采取保护宿主、保护免疫器官、保护免疫功能的有效措施,使患者不得不承受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的痛苦。
从这一点的分析、反思,悟出一条结论:化疗必须加免疫治疗,化疗必须加XZ-C免疫调节中药治疗。
XZ-C4可护胸升免,XZ-C8可护髓生血,因此化疗期间必须用XZ-C药,即化疗期间必须用XZ-C4保护胸腺,必须用XZ-C8保护骨髓功能,这样有助于增强化疗的疗效,并减免化疗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应。
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又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而手术使进入血液循环的癌细胞增多,是微小癌灶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围术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
如何控制或消灭这一群术中进入了血液循环的癌细胞,笔者认为术前、术中、术后都应用免疫治疗。用XZ-C中药治疗,可增强免疫功能,有助于杀灭进入循环的癌细胞,使淋巴细胞在癌组织周围浸润,从而减少癌细胞转移的机会。
术后免疫功能低下,术后化疗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因此术后要尽早进行化疗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早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倡术前、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治疗及具有保护中枢免疫器官及提高整体免疫功能的XZ-C免疫调节中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使患者免疫功能处于较高的水平,以纠正化疗后免疫功能不足,有利于患者恢复,防止术后转移及复发,防止术后化疗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而致癌扩散或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