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和免疫功能减退有密切的关系。
(1)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恶性肿瘤:如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化疗药物、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抑制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使病毒诱癌和肿瘤异种移植获得成功。另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长期应用化疗的患者,肿瘤发生率均较高。
(2)恶性肿瘤直接侵犯免疫器官而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或抑制,也可释放免疫抑制因子,降低宿主免疫力或诱导体内抑制性细胞增多。临床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普遍低下,但当手术切除肿瘤、病情缓解后,免疫功能又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2.肿瘤免疫抑制表现有以下4个方面。
(1)抑制性细胞:多为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和抑制性巨噬细胞。荷瘤鼠的TS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释放特异性抑制因子。直接作用于效应细胞,抑制CTL的细胞毒作用。对某些肿瘤起免疫抑制作用的巨噬细胞,周围血单核细胞可抑制LAK细胞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PEG2或某些体液因子,可抑制LAK细胞。
(2)淋巴因子产生异常:在肿瘤进展期,不仅荷瘤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而且淋巴因子的功能亦失调,如IFN-γ和IL-2等。研究证实,肿瘤的生长和进展与IFN-γ、IL-2的产生呈负相关,故有学者认为荷瘤宿主的淋巴因子产生异常是肿瘤逃逸免疫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
①肿瘤来源的免疫抑制因子:从小鼠纤维肉瘤中发现一种肿瘤来源的抑制因子(tumorderived suppressor factor,TDSF)可诱导TS细胞产生。有些肿瘤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PEG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负荷抑制物质,原发性肝细胞癌能分泌甲胎蛋白,这些物质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它对反应中多种效应细胞的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如LAK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②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2受体(IL-2R)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膜的表面,IL-2R游离下来成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后仍能结合IL-2,亦可能降低IL-2的活性。SIL-2R是一种活化T细胞的可溶性标记物,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均可表达SIL-2R。SIL-2R亦可抑制IL-2,刺激周围的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4)效应细胞功能异常
①NK细胞:人和小鼠的淋巴细胞中的一类杀伤细胞,它既不需要经抗原刺激,也不需要抗体参与,因而称为自然杀伤细胞。肿瘤患者的抑制性T细胞、抑制性单核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可产生PEG2,同时肿瘤细胞亦可产生PEG2,PEG2可抑制NK的活性,因此多数肿瘤患者的NK细胞活性都比较低下。
②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LAK的前驱细胞主要由NK细胞和T细胞组成。周围血中的LAK细胞多来自NK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和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可抑制LAK细胞的活性。故随着肿瘤的生长,周围血LAK细胞活性趋向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