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气”的观点首先见于《素问·举痛论》,该病以“论气”致病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后来,多家医家依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如张介宾认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通过自发性气胸(SP)诊治过程的总结对“百病生于气也”这一观点有了进一步认识。
病因病机 宁夏银川解放军第五医院费建国中医师经对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此病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有两个峰期:一为20~30岁的青年患者,平素体弱,身体细高,颈细肩宽,胸廓扁平狭长之人;二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咳嗽、喘息、肺结核等疾患。②从性别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约6∶1,可能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多、执重有关,伤及肺气,触动饮邪,肺气宣肃失司,肺之络脉损伤,肺泡破裂,乃暴发咳喘,胸胁胀满。③从病因病机看: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导致卫外虚弱,外邪侵袭,咳喘损肺,创伤肺膜。或外邪客于皮毛,则肺之窍道闭,闭则肺气壅塞损裂,乃致呼吸不利,突发肺胀。本有宿疾,再加外感、痰饮阻肺,肺络失和,外邪袭肺,宣肃失司,更因咳嗽之甚、肺膜损伤,气入胸腔,肺气壅塞而患肺胀,加重咳喘。总之,本病以肺气虚损为基础,病位以肺为主,反复发作可损伤脾、肾,其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肺气亏损,在标为气滞、血瘀、痰浊,虚实夹杂。但本质上还是以肺气虚为主。
益气为主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关键 纵观SP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肺气亏虚贯穿于始终。肺气虚即是自发性气胸本质。欲求其本,调气为先,邪在表,散而调之;虚者补而调之,实者泻而调之。《素问·五脏别论》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肺素有“华盖”之称,当耗损不藏时,易产生虚证,故对于脏气亏损者宜补其中气。临证在西医常规氧疗、消炎、胸穿排气的同时以益气为主,佐以活血、润肺、止咳之法,予以党参、黄芪以益气生津,升阳固表;陈皮、白术、当归健脾益气、养血和中;配合麦冬、五味子滋阴润肺;延胡素、郁金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杏仁、桔梗宣肺润汤,止咳化痰;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祛痰,调和诸药。
调气是防止自发性气胸复发的保证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有20%~30%患者在2年内复发,第1次自发性气胸后,25%的男性有1次复发,23%的病人有第2次复发,14%的有第3次复发,总复发率为35%。由于气胸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增强体质,防止复发至关重要,基于“百病生于气”的病理观点,我们运用调气法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气体吸收、肺复张后给予口服生脉散1个月,同时配合传统保健项目太极拳等,通过守意、调息、动形的统一以达到调整气机,使之恢复平衡。笔者曾治疗一位38岁男性患者,1年内复发4次,第5次因双侧气胸收住院,经用前述方法住院20余日治愈出院。为防复发,继续服用生脉散1个月余,随访2年病情无反复。中医养生强调平衡,提倡“以平为期”,而运用调气法,可调整人体气机平衡,气机调畅,人即安和,调畅人体气机、调畅阴阳,而达“阴平阳秘”,有效的防止自发性气胸的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