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肿 沈某,女,26岁。1963年11月18日初诊。妊娠7个月,腰、小腹、肛部均有下坠感,稍多行动即气促,曾有水肿,口淡纳食不香,食后泛酸,脉形软弱,苔根薄腻。以补中益气汤法治之:上党参9g,升麻2.4g,白术9g,新会皮4.5g,炙芪9g,柴胡3g,大豆卷6g,炙草4g,糯米一盅原春砂(杵)2.4g,3剂。
复诊:11月25日,药后胃纳显见好转,泛酸已除,苔亦退净,便溏次数多,腰、腹仍有下坠感。续宗原法为治:上方去新会皮,2剂。
三诊:12月30日。停药1个月,下腹部又有下坠之感,腰酸转辗不便,胃纳不展,夜寐易醒,四肢倦怠,此乃中运欠健,续宜升益:上党参9g,黄芪9g,升麻2.4g,春砂仁(杵)2.4g,白术9g,柴胡2.4g,陈皮4.5g,清水豆卷6g,甘草4.5g,4剂。
四诊:1964年1月6日。腹坠感受减轻,纳餐已增,二便亦调,若进肥脂则多痰,身体辗转仍欠便,夜寐梦多。继以原方调善其后:清水豆卷9g,升麻2.4g,党参6g,抱木茯神12g,黄芪9g,焦酸枣仁9g,柴胡2.4g,陈皮4.5g,炒白术6g,5剂。
按:《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若脾虚失运,则可致水液潴留而为水肿。本例病人因于脾虚失运,加之胎儿的逐渐增大,影响气机升降,故导致水肿的产生。气虚而滞则可有气促、纳呆;气虚下陷则可有腰酸腹部下坠感;苔根厚,脉软弱乃是脾虚湿滞之明证。施治中前后四诊均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而获良效,为深得古人治病求本之意。
产后腹痛 胡某,女,成年。71年2月2日初诊。去岁剖宫产,失血较多。纳少形寒,胁腹吊痛,心悸失眠,头眩目花,甚则耳鸣,泛恶,缺乳而带下,脉细弱,苔薄。宜补血温散:当归9g,鸡血藤15g,白芍9g,补骨脂12g,小茴香1.2g,丹参9g,生姜30g,羊肉90g,10剂。
按:本例去年剖宫产,失血过多,气血虚寒,八脉亏损。形寒怯冷者,气虚则卫外之阳不足也;胁腹吊痛者,心血虚,神不内守也;头晕目花耳鸣者,精髓不足也;乳少者,气血虚,影响乳汁生化也;带下者,任脉虚,不能固摄也;苔薄,脉细弱,气血不足之证。《金匮要略》云:“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羊肉味厚补产后之虚,生姜辛温以散腹中之寒;补骨脂温肾阳、益奇经;鸡血藤益血以舒肝络;白芍养阴补肝;丹参养心安神;小茴香疏理滞气。如此,寒祛阳复,气血得补,腹痛等证自解。
(浙江中医学院何任教授验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