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益脾气平肝治风痉

益脾气平肝治风痉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女,8岁,1996年1月7日就诊。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尚未健全,饮食不知自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清气在下则生餐泄”。古代医家对小儿病理特点常论之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幼幼新编》总结概述说:“凡搐频者,风在表,易治,宜发之。搐稀小者,风在脏也,难治,宜补脾。”

重庆永荣矿务局总医院中医师冉军用益脾气平肝治疗小儿风痉。

某女,8岁,1996年1月7日就诊。患者近日短暂失神,四肢抽搐,目睛凝视,神疲体倦,懒言少气,纳差,大便时溏时泄,睡时露睛,曾服驱风散寒之剂未验。查:患者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缓,此属脾胃虚弱,土虚木亢,治以健脾和胃,扶土抑木,方用异功散加味治疗。太子参12g,白术8g,陈皮8g,茯苓8g,怀山药12g,麦芽、谷芽(二芽)各10g,防风8g,牡蛎(先熬)10g,甘草3g。服药2剂后,诸症大减,停药后偶有发作便来求治,如法治之,每每获效,后续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调补脾胃,健脾固本而获愈。

体会:方中异功散健脾益气和胃,怀山药健脾养胃止泻,防风祛风寒解痉,牡蛎平肝潜阳,共奏健脾和胃、扶土抑水之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尚未健全,饮食不知自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清气在下则生餐泄”。脾胃运化失权,气血生化无源,水谷精微不能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见神疲倦怠、纳差,大便时溏泄,气血不足则见面色苍白,气少懒言,舌淡苔白、脉细缓,土虚木乘,脾虚生风则见四肢痉挛,目睛凝视,睡时露睛。古代医家对小儿病理特点常论之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幼幼新编》总结概述说:“凡搐频者,风在表,易治,宜发之。搐稀小者,风在脏也,难治,宜补脾。”余遵古训辨证施治而获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