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饮食,和五味

调饮食,和五味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饮食五味是气血生化的来源,饮食五味调和,则生气血,保健康;饮食五味不调,则损气血,减寿命。老年脾胃薄弱,五脏虚衰,既赖饮食以养,又惧饮食为害,犹当注意饮食五味调和。调饮食,和五味,调气学派认为主要是注意勿过饥过饱,勿偏嗜五味,特别是勿偏嗜辛辣,过量饮食,以及节制生冷肥甘等。都能伤气滞气,亦应当加以防止。

饮食五味是气血生化的来源,饮食五味调和,则生气血,保健康;饮食五味不调,则损气血,减寿命。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老年脾胃薄弱,五脏虚衰,既赖饮食以养,又惧饮食为害,犹当注意饮食五味调和。《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调饮食,和五味,调气学派认为主要是注意勿过饥过饱,勿偏嗜五味,特别是勿偏嗜辛辣,过量饮食,以及节制生冷肥甘等。

《彭祖摄生养性论》:“不欲过饥,饥则败气。”《老老恒言·饮食》:“《调微经》曰:太饥伤脾,太饱伤气。盖脾借于谷,饥则脾无以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过于实而滞气。故先饥而食,所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

阐明了过饥过饱均可伤脾害气的道理。其次,五味偏嗜,酒肉过食等。都能伤气滞气,亦应当加以防止。对于这一点,陈继儒论述得较为全面,他在《养生肤语》中说:“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荣饥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堕,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