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简便外治方治黄疸型肝炎

简便外治方治黄疸型肝炎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湿热型、瘀热内阻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用于寒湿阻遏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敷后可见汗出,或泻黄水。用于黄疸型肝炎。◎苦参、虎杖各等份,共研细末。对照组32例,每次用苦杖散2克,每日3次,口服,均停用其他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96例,有效10例,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3例。黄疸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9.6天和14.6天,转氨酶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6天和23天。一般间隔7~10日,依法复吸入0.1克。

验方1 砂仁鲫鱼膏

◎砂仁30克,白糖50克,白矾10克,鲜青背鲫鱼1尾(去骨刺、内脏)。将砂仁研为细末,过筛,然后与白矾、白糖、鲫鱼共捣如膏状,纱布包裹,敷神阙、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2~3日见效。适用于各种阳黄。(《百病外治500问》)

验方2 鲫鱼苦参茵陈膏

◎鲜青背鲫鱼1尾(去骨刺、内脏),苦参10克,丹参10克,茵陈30克,肉桂5克,蚌壳(另用)1只。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膏状,使用时取药膏适量,填入蚌壳内,以蚌壳药膏面覆盖于患者脐孔上,外盖敷料,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用于湿热型、瘀热内阻型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病中医特色治疗》)

验方3 鲫鱼丁桂膏

◎鲜鲫鱼1尾(去骨刺、内脏),丁香10克,肉桂10克,白胡椒10克,茵陈20克,蚌壳(另用)1只。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膏状,使用时取药膏适量,填入蚌壳内,以蚌壳药膏面覆盖于患者脐孔上,外盖敷料,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用于寒湿阻遏型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病中医特色治疗》)

验方4 平胃饼

◎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各30克,共研成细末,醋调成饼,睡前敷于脐上。敷后可见汗出,或泻黄水。用于黄疸型肝炎。(《中医诊治100病》)

验方5 瓜蒂黄擦剂

◎甜瓜蒂50克,茵陈50克,大黄50克,杏仁20克,栀子30克,郁金30克,丁香10克。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取药液200毫升,使用时取药棉蘸药液搽患者胸前、四肢。每日1~2次,20次为1个疗程。(《肝胆病中医特色治疗》)

验方6 苦杖散

◎苦参、虎杖各等份,共研细末。用法:吹鼻法每次用0.2克,分4等份,每5天清晨饭前将鼻腔清除干净,取1份,分别吹于两鼻孔中,使药粉达到中鼻道,30分钟1次,连用4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06例。对照组32例,每次用苦杖散2克,每日3次,口服,均停用其他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96例,有效10例,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3例。黄疸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9.6天和14.6天,转氨酶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6天和23天。[蔡先芝.《北京中医》,1990(5):25]

验方7 巴豆掺膏

◎巴豆4~5粒,普通膏药2张。巴豆研细末撒在膏药上,用有小孔的棉纸覆盖于膏药上,敷于双侧内关穴,至局部皮肤起疱渗液后去之,黄疸多可消退。用于黄疸型肝炎。

验方8 茵栀外用方

◎茵栀黄注射液1~2支,滴鼻,每日3次;或茵陈50克,栀子、大黄各30克,水煎取汁200毫升,保留灌肠1~2小时。每日2次。可清热解毒退黄。

验方9 茵陈苦丁茶散取嚏方

◎茵陈10克,苦丁茶6克,丁香7枚,梅片0.3克,共研细末,吹鼻取嚏,中病即止。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验方10 瓜蒂散

◎甜瓜蒂60克。上药研极细末,过筛。每次取0.2克,分为6包。先取2包,深深地吸入两鼻腔内,相隔40分钟,清洁鼻腔后再吸入2包。如此分3次吸完。一般间隔7~10日,依法复吸入0.1克。吸完0.6克为1个疗程。主治:各型黄疸型肝炎。(《肝胆病中医特色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