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力衰竭的分期和分级

心力衰竭的分期和分级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心力衰竭分期 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甚至在血压尚未明显升高之前,心血管可能已经受损。亦称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一般来讲,高血压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在7~8年后就会出现心肌肥厚,对心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1.心力衰竭分期 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甚至在血压尚未明显升高之前,心血管可能已经受损。为此,最近美国对心力衰竭重新进行分期,更加强调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控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

A期:有明确的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者,例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而无左心室功能受损、心肌肥厚及各房室几何构型改变者。

B期:无心力衰竭症状但有左心室肥厚、功能受损证据者。

C期:现在或过去曾有过心力衰竭症状,且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如冠心病)者。

D期:症状反复发作的严重心力衰竭者。

2.如何自我判断心功能 按照患者胜任体力活动的能力,结合临床表现,一般将心功能分为四级,心力衰竭分为三度。Ⅰ级:心脏储备能力正常,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不出现疲劳、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无心力衰竭体征。通常称心功能代偿期。Ⅱ级:心脏储备能力轻度减低,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中等体力活动时,如常速步行500~1 000米或登3~4层楼梯即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及心力衰竭体征,如心率增快、肝大等。亦称Ⅰ度或轻度心力衰竭。Ⅲ级:心脏储备能力中度减低,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但休息时无症状,轻微体力活动,如日常家务劳动、常速步行500~1 000米、登二层楼梯等,即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及肝大、水肿等心力衰竭体征。卧床休息后症状好转,但不能完全消失。亦称Ⅱ度或中度心力衰竭。Ⅳ级:心脏储备能力重度减低,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明显的心力衰竭体征。亦称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

另外,相当一部分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已经受损,却缺少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加上部分患者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往往在心功能发生损害时并不知情,等到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症状才到医院就医,此时往往已经到了心力衰竭非常严重的时期。一般来讲,高血压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在7~8年后就会出现心肌肥厚,对心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