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该病的诊断主要靠CT检查。广泛性、多灶性的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1.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防止由于血液黏稠度高或凝血功能障碍,在脑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加速“腔隙性脑梗死”的形成。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0.5~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病变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晕、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靠CT检查。广泛性、多灶性的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防止腔隙性脑梗死应采取以下措施。

1.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按最近美国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凡血压在130~139/85~89毫米汞柱者都应至少每年测1次血压,发现有血压升高要及时进行非药物或药物治疗。

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定期查血脂,血脂异常患者应进行调脂治疗。

4.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节律,不要过劳及过于激动,戒烟忌酒。因为这些都会引起脑血管痉挛,使脑腔隙性病变发生。

5.饮食宜清淡、少盐、高钾。少食含盐高的腌制品、腐乳品、咸菜等,多吃富含钾的海带、紫菜、木耳、土豆、蘑菇、鱼、水果等。因为补钾可抗钠盐引起的升压及损伤血管的有害作用。最后要常查血黏度、血小板功能及血脂等,发现异常升高时应服降血黏度的中成药、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由于血液黏稠度高或凝血功能障碍,在脑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加速“腔隙性脑梗死”的形成。

6.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黏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7.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

8.对突然发生的头痛、头晕、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觉,尽早到医院进行CT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9.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每天40~150毫克)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长期服用是有效的。但是,如有胃炎、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倾向、肝肾功能障碍、过敏等情况不宜服用。

10.尼莫地平(尼膜同)是一种地平类药,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改善脑供血,保护神经元,提高对缺血的耐受力,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临床应用十多年来,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老年性脑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轻度高血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