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尿药 这是以氢氯噻嗪为代表的一线降压药。
优点:降压作用较快,且价格低廉,对降低收缩压作用较好,可与其他五大类降压药中的任何一类配伍,增强降压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女性、体重超重和肥胖者。
缺点:易造成血钾降低,长期服用会对血糖、血脂和尿酸产生干扰。高血压合并痛风、妊娠者均忌用噻嗪类利尿药降压。肾衰竭、高血钾者应禁用抗醛固酮类利尿药降压。有钙离子拮抗作用的利尿药吲哒帕胺(寿比山),对血糖、血脂无太大干扰,仅偶见低血钾,为维持作用24小时的利尿降压药。①保钾利尿药:常用药物为氨体舒通每次20~40毫克,每天2~4次。长期单独应用可导致高血钾,常与排钾利尿药联用。②排钾利尿药:常用药物为氢氯噻嗪每次25毫克,每天1~3次。应注意有引起低血钾的可能,临床常与转换酶抑制药合用。
2.β受体阻滞药 洛尔类药(“洛尔”族,绝大多数药名尾缀均有“洛尔”两字):代表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但卡维地洛则例外,为一线降压药类。
优点:不仅降低血压,还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抗心律失常(抗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防猝死。
缺点:对血脂有一定干扰,易掩盖低血糖症状。凡有Ⅱ度至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失偿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低灌注或低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者,都不可用此类药来降压。
3.钙拮抗药 地平类药(“地平”族,大多数药名尾缀均有“地平”两字):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但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硫氮
酮)则例外,为一线降压药类。
优点:降压作用较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宜,可改善患者心、脑、肾血供和心功能,且有抗血小板凝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膜的作用。
缺点:易发生面部潮红、踝肿、心跳过快,短效制剂尤为明显,故专家推荐长效制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可用短效制剂。快速心律失常者忌用此类药。Ⅱ度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禁用非二氢类地平类药。
降压迅速、平稳、维持时间较长,降压后对心、脑、肾血供影响较小,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对血脂影响小,长期应用可减轻左心室肥厚,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对血脂、尿酸、血糖均无不良影响,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及伴有心、肾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硝苯地平:每片10毫克,常用剂量每次10~20毫克,每天3次。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普利类药(“普利”族,药名尾缀均有“普利”两字):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喹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为一线降压药。
优点: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有短效、中效(12小时)、长效(24小时)之分,供选择品种较多。尤其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心肌病、糖尿病轻度蛋白尿、轻度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患者较适合。
缺点:有干咳等不良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和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此类药物目前应用较广泛,尤其适用伴有心血管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但此类药物是发生刺激性干咳,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注意调整剂量或停药;可引起高血钾,应注意避免与保钾利尿药合用;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卡托普利:每片 12毫克,常用剂量为每次6.25~12.5毫克,每天3次。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沙坦类药(“沙坦”族,药名尾缀均有“沙坦”两字):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等,为新一代降压药类,均为长效制剂。
优点: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作用相似,但更优越。
缺点:较普利类药作用为轻。
6.α 受体阻滞药 唑嗪类药(“唑嗪”族,大多数药名尾缀均有“唑嗪”两字):代表药物有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但乌拉地尔(压宁定)例外。
优点:降压作用较强,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和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
缺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禁用。
适宜于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患者,对心力衰竭也有一定疗效,也适用于伴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体位性低血压,首剂应减量,并在睡前服用,如无不良反应逐渐加量。特拉唑嗪:每片2毫克,每次1~4毫克,每天1次,开始剂量为0.5~1毫克,逐渐加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