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潘智敏论治经验

潘智敏论治经验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调畅气血,以平为期 虚、瘀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基本病理环节。高血压患者有血液黏滞度增高的倾向,瘀血内阻,气血不畅,因瘀致虚,实乃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之一,理瘀求本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治验:患者,女,90岁。目前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后随访诉血压稳定。[姬要可.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2010,20:529]

1.调畅气血,以平为期 虚、瘀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基本病理环节。高血压患者有血液黏滞度增高的倾向,瘀血内阻,气血不畅,因瘀致虚,实乃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之一,理瘀求本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血压升高不纯粹是消极的病因病理破坏,而是机体为克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流供求不平衡所作出的代偿反应,所以治疗上不应当只控制血压,而应使用活血化瘀法,使血行流畅,以全面改善血液供求关系,积极扶持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使血压调控实现和谐状态,此即中医所谓“疏其气血,令其调畅,而至和平”。

2.辨病辨证,切合病机 在突出虚、瘀特点的同时,还应注意临床证候的分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利主药在适合患者证情的不同药剂配伍环境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对高血压共性与体质因素特异性相结合后所作出的反应。临床上常把高血压分为3型:肝火亢盛,治以泻肝清火,常选用龙胆草、黑栀子、黄芩、夏枯草、石决明、丹参、玄参、白菊花、决明子、茺蔚子、牛膝、赤芍、连翘等。阴虚阳亢,治以滋阴潜阳,常选用生地黄、何首乌、桑椹、龙骨、牡蛎、鳖甲、山茱萸、酸枣仁、牡丹皮等。痰湿壅阻治以息风化浊,常选用天麻、钩藤、胆南星、姜半夏、石菖蒲、莱菔子、橘红、竹茹、枳壳、神曲等。

临床上所见高血压大多各证型相兼,虚实夹杂,应结合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酌情加减运用相应的中药,以提高疗效。如有防止脑血管硬化作用的槐米、何首乌、杜仲、连翘、地龙、白菊花之类;对降低血压有协同作用的车前子、泽泻、益母草等;只有详加辨证,切合病机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所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3.明确脏腑,虚瘀并理 根据中医理论,与高血压病变相关的脏腑为肝、脾、肾,三脏皆与血相关,“肝藏血”“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肾藏精,生髓,通与脑”“精血互生”“肝肾同源”等。既然高血压与血密切相关,又有虚、瘀并存之特点,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尤其注重对血液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如大剂量运用葛根、川芎、桂枝、益母草、丹参、毛冬青等以行瘀活血、畅通血流,并以养肝补肾之何首乌、枸杞子、生地黄、杜仲、桑寄生之类顾本补虚,补中寓泻,泻中有补,以求固本清源。

治验:患者,女,90岁。主诉“反复头晕10年余,加重3天”。患者于10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呈阵发性,测血压偏高达180/80mmHg,症状严重时伴有视物旋转、耳鸣、站立不稳,头晕与体位等无明显关系,无胸闷心悸,无肢体活动障碍,遂开始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尤以下午偏高。目前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3天前,患者头晕再发,无视物旋转,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曾自测血压170/80mmHg。刻诊:诉头晕头昏,后枕部与四肢时感麻木,口淡且苦,食无韾味,苔黄中根腻,脉细。中医诊断:眩晕,辨证气滞血瘀,脾湿内蕴;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治则:活血通络,清肝化浊兼以渗利。拟方:川芎、炒黄芩各15g,丹参、茺蔚子各30g,夏枯草、白菊花各9g,炙地龙、僵蚕各12g,莱菔子18g,佩兰、厚朴、枳壳各12g,泽泻、车前草各30g,姜半夏9g。5剂,水煎服。二诊:诉服药后,头晕减轻,血压已降,但仍时有后枕部强硬感,苔腻根薄,纳食见增,脉细弦,上方去地龙、茺蔚子、姜半夏,加葛根、石决明各30g,炒山楂12g,7剂,水煎服。后随访诉血压稳定。[姬要可.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2010,20(9):5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