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腧穴注射疗法

腧穴注射疗法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腧穴注射疗法是一种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新疗法。2.药物 腧穴注射药物一般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复方丹参液、复方当归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2%普鲁卡因注射液、辅酶A、三磷腺苷、肌苷、加兰他敏等。⑥年老体弱者初次治疗,注射部位不宜过多,药量应酌情减少。孕妇不宜做腰骶部注射。葡萄糖注射液不要注入皮下,一定要注入肌肉深部。同时,因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内存留时间较长,故可加强和延续穴位的治疗效能。

腧穴注射疗法是一种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新疗法。它是根据经络学说的原理,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压痛点或体表触诊所得阳性反应点,通过针刺及药物的作用以调整机体功能和改变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1.选穴 同毫针。

2.药物 腧穴注射药物一般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复方丹参液、复方当归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2%普鲁卡因注射液、辅酶A、三磷腺苷(ATP)、肌苷、加兰他敏等。若属脊髓病变,还可据情选用二甲弗林(回苏灵)、5%Y-氨酪酸等脊髓兴奋药;若属痉挛性瘫痪,尚可选用25%硫酸镁、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维股性钙等解瘫药注入痉挛肌群。

3.操作方法 ①局部皮肤常规消毒。②用快速进针法,进针后缓缓准确刺入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得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可推入药液。实痿用中等速度推药,虚痿用轻刺激,推药要慢。如需推入较多药液时,可同时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渐提出到浅部肌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向几个方向注射药液。③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液量为头面和耳穴等处一般为0.3~0.5毫升,四肢及腰背肌肉丰厚处可2~15毫升,并可据情增减。如做小剂量穴位注射,可为药物一般剂量的1/5~1/2。

4.适应证 各种痿病,以虚痿为常用,实痿兼有肢体疼痛及肢体拘挛者,尤为适宜。

5.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可休息5~7日,若患者在最初数个疗程取得疗效后病情再好转,则须停止1~2个月,这样下一步治疗可望获得进一步效应。

6.注意事项 ①治疗前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治疗后所出现的正常反应,以消除患者的顾虑,配合治疗。如注射局部可能有酸胀等不适感,甚至可能有发热,或暂时局部症状加重现象,但经过数小时至1日后可逐渐消失。②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注意检查药品是否变质,操作前应仔细核对姓名、药名、剂量,以免出差错。③注意药物性能、药理作用以及每次注射药物总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混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④对有过敏反应的药物,须先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用药。⑤注射时要准确定位,如在脊神经根周围注射,刺到神经根时患者有触电样感觉,要稍退针,然后再推入药液。⑥年老体弱者初次治疗,注射部位不宜过多,药量应酌情减少。孕妇不宜做腰骶部注射。⑦药物一般不宜注入关节腔内,以免引起关节红肿、酸痛,甚至全身发热等反应。葡萄糖注射液不要注入皮下,一定要注入肌肉深部。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于全身各部。穴位是分布于经络上的气血聚集点,穴位通过经络与机体某个部位或脏腑、组织、器官保持内在的联系。穴位注射药物,一方面通过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脉;另一方面,使药物沿着经络系统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效,因此达到了经、穴与药效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了两者的共同治疗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同时,因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内存留时间较长,故可加强和延续穴位的治疗效能。

电针治疗一般选用其中的主穴,且须取用2个穴位。然后选取所患神经、肌肉局部穴位进行治疗。某些情况下,如果仅需要用1个穴位,则可采用同蕊针或把电针器输出线的另一根接于一块约25平方厘米大小的铅板上,包裹儿层纱布,用水浸湿,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这样由于铅板面积大于针的面积,穴位上电流集中,电刺激感应很强,而铅板上电流分散,感觉较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