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芳等以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痿病1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方法是:以当归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2毫升,每穴注射1毫升,每日1次,每次注射2~4个穴位,一侧肢体只注射2个穴位,15日为1个疗程。将主穴分为3组:腰部取肾俞、委中;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内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各组穴交替使用。
李宝玲用药物穴位注射法治疗1例结核性脊髓蛛网膜炎炎性脱髓鞘患者。取穴:手三里、足三里、合谷、太冲。药物:维生素B1100毫克,维生素B12500微克,三磷腺苷20毫克,加兰他敏1毫克,神经生长因子1 000单位。方法:每次取4穴,进针抽无回血后,每穴推注1毫升药液,隔日注射1次,10日为1个疗程。用此法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能独自站立,肌萎缩明显改善,上下肢远端肢体较前增粗1厘米,体重增加2千克。2个疗程后,能在稍搀扶下行走。3个疗程后,能独立行走近20米。
施炳培等用针刺法治疗小儿痿病617例。其取穴原则为疏通经络、益气活血,强筋壮骨,并根据西医的解剖知识,一般采用麻痹肌群及其所支配的神经干周围的穴位,以上带下,以主带次进行选穴治疗(具体选穴略)。治疗手段采用腧穴注射疗法、电针疗法、穴位埋线及结扎疗法相结合。腧穴注射疗法用药选盐酸呋喃硫胺液、维生素B12、复方当归液或复方丹参液、辅酶A、三磷腺苷、加兰他敏等,根据具体病情,每次选用上述药液2~4种,取穴4~8个,每穴注入药液0.5~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7~10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4~8个疗程。电针根据受损肌群的神经分布,每次轮流选择2~4对穴位,采用连续波,电刺激强度及频率均以患者能忍受为限度。最好能见到肌肉收缩,通电10~15分钟,疗程同腧穴注射疗法;穴位埋线及结扎疗往视所取穴位处肌肉丰厚程度而定,肌肉丰厚处结扎,肌肉浅薄处埋线,每次取3个或4个穴位,用0~1号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或结扎,每月1次,直至好转、治愈为止。治疗结果,210例基本痊愈(34%),显著进步200例(32.4%),进步180例(29.2%),37例无效(4.4%)。
赵兰等采用改良埋线法为主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830例。他们在埋线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刺激并加大刺激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埋线方法有两种:①三角针埋线法。在南京中医学院1978年编写的《针灸学》教材记载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注射麻药的任一端,用刀片点刺皮肤,再用长嘴止血钳进行穴位按摩刺激,埋线后用镊子夹合刀口,不用缝合。此法用于年长儿童浅表穴位。乳幼儿不加按摩,仍用原法按摩。②穿刺针埋线法。在教材记载的基础上,用穿刺针按摩刺激,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刺激后再埋线。此法用于较深的穴位如环跳穴等。每次埋线取3~5穴,每月1次,连用3次或4次。疗效减缓后,改用腧穴注射和针刺隔日交替治疗。穴位注药物筛选出两组:第1组为三磷腺苷、加兰他敏、维生素B1、维生素B12、普鲁卡因各1支,混合注射:第2组为5%当归液5毫升,维生素B12及加兰他敏各1支的混合液。前组疗效较好,价格较贵,而后组价格低廉。针刺用补法,哺乳幼儿快速针刺,不留针;年长儿童用电针。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月再用埋线治疗。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02例(12.3%),显效240例(28.9%),好转458例(55.2%),无效30例(3.6%),总有效率96.4%。
施炳培等得出的经验是,为避免因患儿成长造成的畸形逐渐加剧现象,建议患儿间断治疗,直到发育完全。为克服手术埋线数次后疗效呈递减趋势这一缺点,他们采取了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轮流交替”的办法,即在数次埋线之间,穿插针刺、腧穴注射等非手术治疗以便持续保持疗效。另外,他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辨证取穴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因而摸索出一套卓有疗效的原则,这就是:①先上后下,以上为主,以下为辅;②先阳经后阴经,以阳明经为主,其他五经为辅;③先轻肢后重肢;④先肌力后矫形。在临床上,这些原则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很值得借鉴。
《素问·痿论篇》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所谓独取阳明,系指一般采用补益后天为治疗原则。《素问·痿论篇》指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濡润筋骨之津液、精血皆赖于脾胃的生化。若脾胃能健旺,气血津液充足,筋脉得以濡养,有利于痿病的恢复。故迄今在临床治疗时,不论选方用药,针灸取穴,一般都重视调理脾胃这一治疗原则。但不能单以“独取阳明”的法则治疗各种类型的痿证,临床上仍须辨证施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