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火器伤是非战时最常见的开放性伤型,因致伤原因、致伤方式、致伤物性质和致伤特点不同,其损伤机制、损伤情况也不同。一般可概括为打击伤和碰撞伤两大类。前者系锐器或钝器打击在相对静止的头部所致,后者则为移动的头颅碰撞在相对固定的物体上而造成。除头部的开放创伤之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常有不同程度的脑对冲性损伤、剪应力性损伤和出血、水肿、感染等继发损害。
(一)致伤原因和损伤特点
1.锐器伤 刀、斧、匕首、剪、钉、钢筋、钢钎等造成的砍伤、刺伤、切割伤等均属锐器伤。切割伤创口常呈线性或条形,多较整齐,挫伤范围小;砍伤因暴力较大,尤其致伤物刃钝而宽厚时,切割夹杂有钝性打击,创口虽也成条形,但欠整齐,软组织挫伤较重,颅骨也常成条形碎裂,脑组织成条带形损伤。锐器穿刺伤,创口较小而整齐,颅骨呈洞形骨折,脑组织伤道随刺入深度不同而不同,一般伤道较整齐,周围挫伤范围小。穿入颅内的致伤物,可将颅外组织碎片或异物带入伤道深部,伤及颅内血管,静脉窦可并发出血,伤道内或硬脑膜下形成血肿。有时致伤物可经眼眶、鼻腔等处戳入颅内,易致颅内污染,引起颅内感染。
2.钝器伤 棍棒、砖、石及钉锤、斧背等铁器打击形成。长形的钝器多造成条状的头皮挫裂伤,创缘不整齐,颅骨呈粉碎性骨折伴条形凹陷,硬脑膜常被骨折片刺破,脑组织挫裂伤面积大,偶有一定程度的脑对冲伤。块状钝物常引起凹陷骨折或洞形骨折伴不同程度的放射状线性骨折,裂伤往往呈三角形或星芒状,创缘不整、挫伤严重、硬脑膜可有撕裂,颅骨碎片刺入脑内者较多。这类钝器损伤污染较重,创口内异物、毛发、泥沙常见易致感染,颅内并发血肿的机会较多。有些细长的钝器,如竹筷、铅笔等也可经眼眶、鼻腔、额窦或上颌窦等骨质薄弱处,戳入颅内,造成脑组织损伤及出血,污染较重者也可导致颅内感染。
3.撞击和坠落伤 快速运动的头颅撞击在有棱角或突起的固定物上,或自高处坠落头部撞击不平整地面或器物上时,均可造成冲击部位的开放性颅脑损伤。其创伤特点同钝器打击伤。但因其为减速伤,除冲击部位外,易合并有对冲性脑损伤或旋转性致伤的弥漫性轴索损伤。
(二)临床表现
1.局部体征 开放性颅脑损伤多有颅面部致伤史并可见明显创口。因致伤原因、暴力大小不一,产生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差别悬殊。创口多位于前额、额眶部,亦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可为单发或多发,伤口整齐或参差不齐,有时沾有头发、泥沙及其他污物,有时骨折片外露,有时致伤物如刀、铁棒等嵌顿于骨折处或颅内。只要创口内有脑组织碎屑或脑脊液渗出,即可确定为开放性脑损伤。
头部软组织血供血丰富,头部创口往往出血较多,如致伤物留置在创口内,检查时切勿撼动、拔除,以免引起出血;致伤物如已拔除,应注意创口小而遗漏颅内损伤的可能。创口深部有大量出血者,应考虑颅内有较大血管或静脉窦损伤。经眶穿透伤者,往往出现眼眶和眼结膜充血出血,眼球外突,并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和视力减退或丧失。根据受伤部位、有无大量脑脊液流出,可以判断有无脑室穿通伤。门急诊检查伤口,严禁向深处探查,不可随意取除伤口内的碎骨片或异物,以防止引起大出血。
2.意识和生命体征改变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差异较大,取决于脑损伤的情况。局限性穿透伤、切割伤如未伤脑重要功能部位,未并发颅内血肿或大血管时多无意识障碍,或仅有短暂一过性意识障碍。如钝器伤、坠落伤、暴力较大时出现广泛脑损伤,患者可出现早期意识障碍。如各种损伤继发颅内出血、脑水肿、静脉窦压迫或破裂,则患者可在短暂清醒后出现逐渐加重的意识障碍。局限性穿透伤多无生命体征变化。如损伤范围较大,损伤严重,出血多,可出现休克,表现为脉搏细弱增快,血压偏低,病人面色苍白、出汗、烦躁不安等。
非火器伤出现休克时,应高度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合并伤,特别应重视胸、腹内内脏,脊柱、骨盆及大的骨折等合并伤存在。脑损伤严重者,常伴有颅内出血、急性脑水肿或肿胀,急性颅内压增高。除非有严重休克,一般不表现出低血压、脉速等症状,而常表现为血压升高、缓脉和呼吸频率改变。当手术减压时可突然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应注意对此类病人的预防性处理,防止过低及较长时的低血压而加重脑损伤。
3.脑局部损伤症状 根据损伤部位和范围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脑功能损伤症状。如肢体偏瘫、失语、癫、同向偏盲、感觉障碍、精神障碍等。其中,外伤性癫
发生率显著高于闭合性伤。如伤及脑神经,则可表现相应的脑神经损伤症状。伤及脑干或丘脑下部时,患者常有去大脑强直及高热等表现。
4.颅内压增高症状 当损伤范围较大引起较重脑挫伤,或继发颅内血肿时常可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当有颅骨骨折缺损,硬膜裂口较大时,血液、脑脊液及破碎、液化坏死脑组织可经伤口流出,或有脑膨出,颅内压在一定程度可获得缓解;而创口较小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一样,可出现高颅压征象,甚至脑疝发生。
5.并发症 最常见颅内感染和癫。开放性颅脑损伤过程中常有异物、骨片、毛发被带入颅内,若未能得到及时清创,极易并发颅内感染。初期多为脑膜炎及化脓性脑炎,患者常有头痛、呕吐、颈强直、高热等毒性反应,晚期则多形成脑炎、脑脓肿。伤后早期癫
可能与损伤激惹脑皮质有关,如局限性凹陷性骨折、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晚期癫
则常与颅内感染、脑膜瘢痕有关。
(三)诊断及辅助检查
1.诊断 通过对头颅的受伤经过和致伤方式的询问,对伤处的观察,包括伤口大小、有无脑脊液漏出及脑碎片溢出,结合对客观体征的检查,多数情况下可作出明确诊断,并对伤情进行初步评价。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对于了解颅骨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线走向、破坏程度、颅内异物数量及存留部位以及气颅等情况有较高应用价值,应列为常规检查。
(2)CT扫描:作为快速、无损伤性检查,不仅能帮助了解脑伤情况、损伤的性质、位置和范围,颅内出血和血肿情况,特别是当颅内继发血肿、积液或后期的脑积水、脑肿胀、脑穿通畸形及癫病灶均有重要诊断价值。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的将脑内的情况显示出来,结合术中神经导航技术,可指导取出细小异物存留,最大程度减少副损伤。
(3)脑血管造影:用于诊断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外伤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4)腰椎穿刺:应用的目的是测定颅内压,发现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感染。对开放的创口在彻底清创前一般不进行。
(5)磁共振成像(MRI):对后期判断脑损伤程度、脑水肿、慢性血肿等有一定意义。由于检查本身具有高磁场,不适于金属异物存留患者的检查。一般不用于急性期检查。
(6)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有助于诊断外伤性癫或判定长期昏迷病人预后。诱发电位检查对于判断脑干损伤程度、昏迷病人的苏醒、脑神经损伤性质有意义。大多用于急性期后。
(四)治疗
1.急救处理 急救的目的是纠正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情况,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减少创口污染,并尽快转送患者使获得确定性治疗。
(1)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通畅;昏迷患者应防止舌下垂,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行气管插管或紧急气管切开;自主呼吸障碍者应行人工辅助呼吸。
(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尽快建立有效输血通道,积极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血压。制止活动性大出血,必要时可暂时闭合伤口止血。
(3)伤口处理:应尽量减少扰动伤口,尽快用敷料保护包扎伤口,减少出血和继发损伤、污染。伤口内有致伤存留者,不可撼动或拔出,应连同伤口一齐包扎保护。伤口或组织有活动出血者,一般稍加压包扎即可止血;有大的动脉活动出血,可用血管钳暂时夹闭或暂时缝合止血。
(4)紧急转送: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单位。
2.清创手术 应尽早清除挫伤坏死组织、异物、血肿,修复硬脑膜及头皮伤口,变有污染的开放性伤道为清洁的闭合性伤道,为脑损伤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1)术前处理:应尽早给予抗生素和破伤风抗血清。有条件情况下应尽快行头部CT检查。剃发、配血。
(2)清创原则:清创应从头皮到脑伤道逐层进行。头皮创缘修剪不宜去除过多,以免缝合困难或张力过大。扩大切口尽量做“S”形切开。取除游离骨片时尽量保存与软组织相连的大骨片,从内向外咬除骨质,或先在正常颅骨处钻一孔,循骨折缘扩大咬除骨质,根据手术需要形成骨窗。撕裂的硬脑膜仅做修剪,扩大剪开显露脑伤道。脑组织清创应在直视下,由浅入深,边冲洗边吸引,清除脑内异物、破碎脑组织、血块,彻底止血,尽量少用明胶海绵。彻底清创后,根据脑组织塌陷情况决定是否缝合硬脑膜。硬脑膜外放置引流管,术后2~3d拔除。
(3)清创术:能否在6~8h内施行清创术,取决于患者就诊时间的早迟,故有早期清创,延期清创和晚期清创之分。
①早期清创术:伤后6~8h行清创手术,但在应用抗生素的条件下,早期清创缝合时间最晚可延长至72h。清创完毕后应缝合好硬脑膜与头皮。伤道与脑室相通时,应清除脑室内积血,留置脑室引流管。如果脑组织膨胀,术后脑压仍高,可以不缝硬脑膜,并视情况做外减压(颞肌下减压或去骨瓣减压术)。
②延期清创术:伤后4~6d开放性颅脑损伤,常因就诊时间过晚或早期清创不彻底或污染严重等原因,创面已感染。为避免感染扩散,此类伤口不宜彻底清创。局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加入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保持创面引流通畅,待到局部肉芽生长,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将头皮缝合。
③晚期清创术:伤后1周以上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感染严重。此时应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及时换药。同时强力抗感染治疗,防止败血症、脓毒血症的发生。创面可用高渗液体湿敷,促进肉芽生长,争取消灭创面。
(4)头部嵌入物的处理:嵌入物在急救时不要贸然拔除,特别是在静脉窦或鞍区等部位附近时,仓促拔出可能引起颅内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或附加损伤。应摄取头部正侧位及必要的特殊位置的X线平片,了解伤道以及致伤物大小、形状、方向、深度、是否带钩刺,以及伤及的范围,如果异物邻近大血管、静脉窦,可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CT等查明致伤物与血管的毗邻关系。根据检查所获取的资料,做好充分术前计划再行手术。
3.术后处理 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处理常规的基础上,特别加强抗感染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抗癫治疗,预防外伤性癫
发生;术后2~3d应行腰穿,了解颅内压力高低及是否有感染和出血等情况,必要时可反复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