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脑血流量监测
脑部的正常血液循环是保证脑功能的根本条件。脑与同等重量而又处于安静状态的肌肉相比,其供血量大25倍,成年人正常脑血流量为50ml/(100g脑组织·min)。当血压在6.7~21.3kPa变动时,脑血流量保持不变。局部脑血流量常用的检测手段有133 Xeγ照相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功能磁共振成像术(fMRI)等。
急性颅脑创伤时由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出现全脑血流量降低,局部脑水肿则出现局限性脑血流量降低,昏迷病人则脑血流量呈现额顶枕部梯度倒转。有资料显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在受压侧皮质脑血流量每100g脑组织内血流量低于20ml/min,脑挫伤区因充血水肿可出现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应用局部脑血流量(rCBF)可监测不同部位的血流量以确定脑灌注压是否充分,借以对颅内压控制,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结果作出定量分析,对指导用药和确定手术时机有很大帮助,偶尔用于脑死亡的判断。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速度监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速度监测(TCD)能对脑部血流动力学进行动态追踪观察,具有准确、无创、无放射性、安全简便等优点。颅脑损伤时TCD检查可获得以下信息:①监测外伤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时的脑灌注压;②观察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分压变动的反应性;③观察有无脑血管痉挛。通常在颅内压增高状态下脑灌注压减低,脑平均血流速度下降,搏动指数和脑动、静脉血氧差增大。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灌注压低于8.0kPa,脑血流量减少,降低颅内压可使脑灌注压升高、脑血流量增加,脑动、静脉氧差和搏动指数减少,如果脑灌注压超过8.0kPa,这些指标就不再进一步变化。
(三)激光多普勒脑血流监测
激光多普勒脑血流监测(laser doppler flumeter,LDF)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检测方法,该项监测根据单色的激光束与血流中运动的血细胞等相互作用时,因为多普勒效应,反射光频率发生改变,此频率的增减及改变量大小与血流方向及流速有关,LDF探头能够检测这些细微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后,经滤波、放大后,再由模数转换器换成相对流量单位的数字信号,进而实现对局部脑血流情况进行实时、活体、动态、直接的监测。具有微创、方便、准确、简单、经济等优点,但其只能在术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可通过检测球结膜的血流量来间接反映颈内动脉的血流量。
(张礼均 龙 明 冯 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