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压氧治疗脑损伤的机制

高压氧治疗脑损伤的机制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急性颅脑损伤后,影响病情演变、常能致命的最重要因素是脑水肿的形成与发展,控制脑水肿发展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重要选择。高压氧下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脑水肿减轻、颅内压降低,作用明显、可靠。因此对高压氧治疗必须掌握治疗时机。因此高压氧治疗最佳时机应该是脑水肿高峰前,有人建议6h内,最迟不超过48h。可有效纠正脑缺氧状态,亦可纠正脑外伤后综合征所引起的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

1.急性颅脑损伤后,影响病情演变、常能致命的最重要因素是脑水肿的形成与发展,控制脑水肿发展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重要选择。高压氧下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脑水肿减轻、颅内压降低,作用明显、可靠。如0.2MPa氧压下,脑血流量减少21%,颅内压降低36%。但要使高压氧治疗能降低颅内压,其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脑血管运动未发生功能性麻痹(即对吸入二氧化碳有反应),也就是高压氧治疗必须在脑水肿高峰前介入。否则,一旦脑水肿高峰形成,血管运动发生功能性麻痹,则高压氧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对高压氧治疗必须掌握治疗时机。有人甚至用最佳时机概念,按脑水肿规律,颅脑损伤后即可出现水肿,2~3d后达高峰,轻者一般伤后2周、重者持续月余可完全消失。因此高压氧治疗最佳时机应该是脑水肿高峰前,有人建议6h内,最迟不超过48h。

2.纠正脑缺氧,维持脑细胞能量代谢。高压氧下血液运输方式发生明显改变,可有效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脑的弥散半径,提高血氧弥散率,以克服毛细血管受压或与组织细胞距离增大而造成的供氧障碍,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对于解决脑水肿条件下的组织缺氧是临床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可有效纠正脑缺氧状态,亦可纠正脑外伤后综合征所引起的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

3.促进脑组织血管侧支循环形成,加快毛细胞血管再生和微循环建立。高压氧改善细胞代谢,使细胞有足够能量,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生成,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和微循环的建立,保护损伤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促进昏迷觉醒,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常见0.2MPa氧压下葡萄糖代谢旺盛,能量生成恢复,可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4.网状结构供血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Hayakwa(1974)、Sukoff(1980)已证实高压氧可使椎动脉血流量增加,在0.2MPa氧压下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升高18%,同时减少网状系统血流受血管功能性运动麻痹的影响,有效刺激上行性激活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觉醒状态,有利于患者的苏醒。Kannai(1973)用超声血流描记,发现高压氧下脑干血流不像颈内动脉系统那样减少,而是增加,因此对伴有脑干损伤的患者也有治疗指征,临床证实其效果显著。

5.通过增加吸入氧的压力,改变了循环系统运输氧的方式,通过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氧分压,使化学和物理溶解氧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

6.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引起红细胞类脂质的过氧化作用生溶血机制,对血肿早期有溶蚀破坏作用,对血肿的软化、机化作用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血肿解离成微小碎片,从而加快血肿吸收。同时还可增加吞噬细胞消化坏死细胞和组织的能力,加速病灶清除。有报道,通过颅脑CT观察颅脑血肿,一般需30d吸收完成,高压氧治疗后血肿在3~5d开始液化、吸收。

7.高压氧可以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缺血、缺氧组织的血管,特别是微血管的盘液流变特性发生明障碍,在高压氧作用下可减少红细胞、血小板聚集,血液淤滞明显改善,微小血栓甚至可以消失,流速加快。高压氧还可以改变微血管舒缩反应,通过管径和流速变化,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微血流和灌流量,同时对抗了毛细胞血管的扩张,减少了渗出血肿。

8.高压氧对细胞能量代谢和信使系统具有调控作用。研究发现,高压氧可抑制缺血所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可能与减少膜上的钙通道有关。

9.高压氧治疗可使ATP生成增多,增加SOD氧酶活性,从而使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减少其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0.促进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再生,改善缺血半暗带脑细胞的恢复。促进胶质细胞分化、增殖,产生大量胶质纤维以修补损伤的组织。

11.促进bcl-2表达上调,抑制bax蛋白,抑制脑缺血细胞的凋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