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

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危重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时,必须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因此,高压氧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尤以解决水肿问题,其压力选择宜为0.25MPa;若针对中、后期颅脑外伤或后遗症治疗,压力选择可低一点,一般多用0.18~0.2MPa。治疗疗程:脑损伤修复比较缓慢,一般颅脑外伤治疗可以10d左右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3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总疗程一般2~4个。

1.高压氧治疗前病人的准备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保证抢救药物和液体能根据需要输入患者体内。玻璃输液瓶需插入一根长针,针尖露出液面,使输液瓶内外压力平衡,保证输液的安全。危重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时,必须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

2.高压氧治疗方案

(1)标准方案:0.15~0.25MPa,50~60min吸氧2次,中间停止吸氧10~15min。

(2)也可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适当调整治疗方案。随着舱内压力不断上升,颅内压呈急剧下降,到0.25MPa以后呈缓慢下降、幅度不大。因此,高压氧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尤以解决水肿问题,其压力选择宜为0.25MPa;若针对中、后期颅脑外伤或后遗症治疗,压力选择可低一点,一般多用0.18~0.2MPa。

(3)治疗次数:急性期颅脑外伤,多主张每天2~3次,病情稳定者可每天1次。

(4)治疗疗程:脑损伤修复比较缓慢,一般颅脑外伤治疗可以10d左右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3d后再进行下个疗程;总疗程一般2~4个。对于慢性脑缺氧昏迷时间较长且伴有神系统后遗症或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当适当延长治疗周期。

3.高压氧治疗时机选择 过早开始高压氧治疗可能会因病情变化及舱内条件限制,影响病情的观察和抢救,过晚则会丧失抢救时机,降低治疗效果。一般原则为:①首先,应在循环、呼吸较稳定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高压氧治疗作用;②患者有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并非治疗禁忌证,但应在氧舱中配置有相关设备支持下才能进行;③排除禁忌证(活动性出血,无即刻手术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