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诊脉的水平如何高明,如果想通过诊察寸口脉就能够确认在成百上千种的疾病中,患者一定患的是哪一种疾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举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十年前,那时的我也只是三十多岁,行医还没有几年。一次,应朋友的邀请出诊,遇到一位乡下老人要求给他诊脉。是乡下人,很看重城里的医生。我就坐下来给他诊脉,发现他的脉搏每跳动三下,就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停顿,且右手尺部脉按之硕大有力。我就对他说:“你有眩晕的毛病而且右侧腰胯疼痛。”患者说:“是的,眩晕有几年了,右胯疼痛且右足不能着地。”患者认为我说对了,千恩万谢。对这件事情我当时就感觉有些好笑,想想看,脉搏出现了停顿,这个在现代医学(西医)里面被认为是早搏,这种早搏会引起脑供血的不足,称作心源性脑缺血。大家想,心源性脑缺血,脑都缺血了,不头晕才怪呢;右手尺部脉硕大有力,很明显是阴亏于下,筋脉挛急,怎么会没有屈伸不利而疼痛的症状呢?再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一个孕妇刚生产之后,可能会表现为沉细的脉象,一个鼻衄的患者也可能会表现为沉细的脉象,而一个腹泻的患者同样也可能会表现出沉细的脉象,这三个患者在不同的身体条件下,都可能会有相同的脉象表现,即沉细,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脉细表明阴血不足(水少),脉沉表明虽然阴血受损但仍有足够的“能力”收敛阳气。也就是说,虽然阴血受损而患者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人体的阴气仍能够发挥其基本的收敛阳气的功能而使脉沉降(脉沉属阴而阴有沉降的功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津血未脱,问题不大。假如这三个不同疾病的患者所表现的脉象不是沉细反而是浮大,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脉浮或大或浮大表明阴血衰败,津血丢失过多,失去了沉降的功能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收敛阳气(阳气具有升发的特性)的作用,所以,在阴血衰败的情况下,阴血失去了制约阳气升发的功能而致阳气鼓动血脉,脉体就变浮或大或浮大了。这三类患者如果出现了脉浮或大或浮大的情形就表明是津血严重受损,病情严重,如果这三类患者脉搏的跳动出现浮大而弹手或者浮大而数的情形,这就表明已经是危候了,这个就是病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脉象,所反映的不过是疾病的病机而已。当然,我们依据这样的病机可以类推出很多不同的症状(这种类推出的一些症状我们称之为症候群),而且我们所类推出的这些症状很可能不会和患者所表述的临床症状完全一致,这就是中医诊脉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知道患者有什么样的痛苦表现,然后再诊其脉,就会对患者的病情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或者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何种地步、病况是否严重(“吉凶祸福”)等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这就是我们对脉诊意义的理解,即通过诊脉可以确立其病机。另外,《难经》认为,“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它是“五脏六腑之所终始”的地方,所以,我们通过诊察寸口脉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盛衰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诊脉得到的也只是疾病的病机,即: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盛衰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