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并经检查排除有关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程为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成年人群的发病率为20%~40%。诊断:①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②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③实验室、超声、X线及有关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④无腹部手术史。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以饮食不节和情志所伤为主要发病因素,而饮食、劳倦、湿热、感寒为其诱因。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二脏。病机要点为脾虚气滞。主要病理产物为食积、湿热、痰瘀等。究其病性,在本为脾气不足,属虚;在标为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属实。临证治疗宜标本同治,以健脾理气法为基本治法。
【名医效方】
1.胃香乐方(毛德西方)[1]
组成:鸡内金30g,黄连6~8g,吴茱萸3~4g,莱菔子10~30g,槟榔6~10g,砂仁6~10g,公丁香3~6g,黑米(包煎)50~100g。
用法:本方可制成水丸剂、胶囊剂和汤剂。以上药物分量为一日汤剂用量,若制水丸或胶囊剂,可适当加大用量。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降逆消痞,化滞消食。主治胃痞(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方解:鸡内金健胃消食,黄连、吴茱萸清热降逆,此三味共为主药;砂仁、公丁香理气和胃,消散食气,共为辅药;莱菔子、槟榔消积化食,下气降逆,共为佐药;黑米滋养脾胃之气阴,为使药。全方重在和胃降逆下气、消食化积,可作为消化道动力药使用。
加减:大便干结,加生白术、炒牵牛子;大便不成形,加生山楂、神曲;腹胀不减,加厚朴(或厚朴花)、青皮、陈皮;干呕,加半夏、竹茹;呕吐,加旋覆花、赭石,甚则用生大黄。
按语:本方在临床上已用20余年,曾作为临床科研项目系统观察36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经2周(14天)治疗统计,有效率97.2%,显效率58.2%,且未见不良反应。不但用于成人,对小儿消化不良,亦有良好效果。
2.调中和胃汤(张介眉方)[2]
组成:姜半夏10g,黄芩8g,黄连6g,炮姜3g,太子参15g,大枣10g,杏仁10g,厚朴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主治:辛开苦降,调和胃肠。用治功能性胃肠病,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方解:张师的调中和胃汤是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味而成。以姜半夏辛散温通为君,散结消痞,降逆止呕。炮姜之辛热为臣,温中散寒,热而不燥,作用和缓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药理研究表明:炮姜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干姜无此作用。黄芩、黄连苦寒而泻热通痞。以上四药同用,共奏平调寒热、辛开苦降之功。张师在剂量作了调整,使其祛寒而不助热,清热而不伤胃。佐以太子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益胃以复升降之功。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杏仁辛散而苦降,既可宣肺气,通三焦之气,助脾升发,降胃气之逆。加入厚朴辛散苦降,行气宽中,为消结除满之要药。
加减:张师临证常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苔变化适当加减,若舌苔黄白相间而黄偏甚者,增加黄连、黄芩用量,以增强清泻胃火之力;若舌苔白黄相兼而偏白腻者,增加炮姜用量酌加藿梗、佩兰;脾虚偏重、腹胀便溏、舌苔淡白者,加太子参、白术;口中烦渴,舌红少苔者,加天花粉、芦根、沙参以养胃生津;如泄泻明显者,加车前子、茯苓之类酌以分利;食滞嗳腐者加焦三仙、鸡内金之类以消食导滞;嗳气呕酸者加赭石、煅瓦楞子之类以和胃降逆制酸;胁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酌以疏肝理气。总之,顺应脾胃生理特性,权衡寒热虚实的程度,其妙在观察舌苔黄白相间之变化,作为调整芩、连及炮姜用量之依据,以药物寒热增减来平调脏腑之阴阳。
按语:张师的调中和胃汤,妙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宣肺润肠之杏仁和消痞除满之厚朴,使全方既可辛开苦降以和脾胃,又能行气宽中以除痞满。
3.调胃饮(汶明琦方)[3]
组成:柴胡15g,党参20g,白术15g,白芍12g,紫苏梗10g,枳壳12g,陈皮10g,半夏10g,神曲10g,鸡内金10g,佛手12g,丹参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用治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脘腹痞满或疼痛、闷胀不舒、胀及两胁、纳差、乏力、口干口苦、呃逆嗳气、反酸、头晕等。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尤长于宣畅肝之气血,舒达肝之郁结,以求推陈致新;党参、白术健脾和胃,健脾既有助于养血柔肝,又有助于化痰,三药共为君药。陈皮、半夏理气和胃止呕,兼有燥湿醒脾之用,为臣药。紫苏梗、枳壳、佛手理气而不破气、不耗气;柴胡、枳壳一升一降,使气机通畅;丹参活血化瘀,以防瘀血阻滞胃络;鸡内金、神曲助消化且防饮食积滞,诸药共为佐药。药理研究证实,党参可抗胃黏膜损伤,对胃底收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柴胡对平滑肌有双相调节作用,能加强胃、十二指肠排空。大剂量白术水煎剂能促进胃肠运动。枳壳可使胃壁平滑肌的电活动幅值和频率明显增大,有兴奋和增强运动节律作用。半夏能减轻胃液潴留,对胃肠各种激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佛手、紫苏梗、丹参等具有促胃动力作用。
加减:脘腹胀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理气止痛,胃胀甚者加厚朴、槟榔以理气消胀,嗳气呃逆明显者加柿蒂、旋覆花以降气平逆,疲乏无力明显者加黄芪、黄精以补脾益气、滋阴养血,舌苔厚腻者加苍术、石菖蒲以健脾燥湿。
4.和胃汤(白长川方)[4]
组成:党参、白术各15g,炒莱菔子25g,陈皮、川厚朴、枳实各20g,柴胡、炒白芍、姜半夏各15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和胃降逆。用治运动障碍型功能消化不良。
方解:该病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是其主要病机,脾虚气滞为其主要证型。其“气滞”既寓含脾胃虚弱、因虚而滞之意,且食积、痰湿、气郁等均可成“滞”的病因;又有肝胃不和、肝郁气滞之意;“滞”则气机升降失常出现多种脾胃功能失调征象。方中党参、白术、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健脾除湿;陈皮气香性窜,功能行降,理气运脾调中,用之除中焦之满,通脾胃之滞;炒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和中缓急,防理气药辛温香窜,化燥伤津;柴胡、枳实,一升一降,使清气升,浊气降;炒莱菔子、白术、川厚朴、枳实共用健脾除胀行滞,消补兼施;姜半夏和胃降逆,消痞化湿;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蕴寓小承气汤的作用承顺胃气,因顾大黄苦寒有伤胃之嫌,故用炒莱菔子代之,其既有健胃消食、又有通降胃气之功,且无伤中气之虑。诸药相合,既能健运脾胃,又可调理气机,虚可补,滞可消,逆可降,以协调胃肠的正常运动,共奏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之功效。
【经验用药】
1.紫苏
陈新俊经验[5]:紫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紫苏配伍陈皮,既宽中畅气,又能止呕除胀,相辅相成,功效显著。《本草纲目》曰:“紫苏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理中止痛,乃近世之要药也。”《本草正义》曰:“紫苏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紫苏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同样陈皮也具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增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液分泌作用。两者合用,诸症皆消。
2.路路通
蔡淦经验[6]:路路通,《中医大词典》载:“本药又名枫球子,苦、平,入肝胃经,行气活血,通络利水,治胃痛腹胀,风湿痹痛,手足拘挛,月经不调。”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五官科疾病、乳腺病及输卵管疾病。蔡教授在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腹痛泄泻病中,喜用路路通一味,以通气机,助运化,尤其对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属肝郁气滞、湿热壅塞证型者,用量一般为15g,常与四逆散、左金丸、二陈汤、失笑散组合配伍应用,疗效颇佳。
3.生姜
刘凤斌经验[7]: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刘教授常加用生姜,作为引经药,具有调和脾胃及调和诸药的作用,其量虽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随意去之。
4.白花蛇舌草
邓斌经验[8]:常把白花蛇舌草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到良好效果。如治李某,男,30岁。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肝郁气滞型。处方: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2g,紫苏梗12g,海螵蛸15g,法半夏10g,砂仁(后下)6g,木香(后下)5g,合欢皮12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自觉上腹胀痛减轻,嗳气、反酸减少,胃纳有所改善。继续按上方连服15剂。患者上腹胀痛消失,已无嗳气反酸、烧心、烦躁等,睡眠好,饮食如常,精神状况及心情明显好转。
白花蛇舌草具有镇静、镇痛、催眠的作用,在辨证方剂中加入此药能增强方剂的止痛效果。邓氏还常用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常获显效。
5.莱菔子—决明子
单兆伟经验[9]: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消积;决明子润肠通便,清肝明目。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决明子主要成分为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与大黄相近,然与大黄比较,则通便之力缓且无大黄甘寒败胃而致洞泄之弊。二者相配伍,则肺气得下,胃气得降,气机调畅,大肠传导正常,大便按期而下,腹胀痞满自消,具有促进胃肠动力之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者,用之较为适宜。尤其对老年体弱、不宜峻下者,用之疗效确切。配伍补益脾胃之品,则下气通便无伤正之虞,补气培本无壅滞之嫌。
【单方妙法】
1.玳玳花炙甘草泡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
方法:取玳玳花(干品)6g,炙甘草6g,用沸水浸泡20分钟后代茶饮。1周为1个疗程。3~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愈36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
按语:玳玳花为芸香科植物玳玳花的干燥花蕾,又称香橼花,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理气宽胸、开胃止呕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脘胀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炙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经蜜炙加工而成,其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作用,并可抗酸及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等。二药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简便易行,效果好。
2.鸡矢藤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
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入鸡矢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方法:柴芍六君子汤(柴胡10g,赤芍15g,白芍15g,潞党参6g,炒白术15g,茯苓15g,姜半夏10g,陈皮10g,甘草3g),每日1剂,分2次温服,每周5剂。鸡矢藤30g。服药1个月。加鸡矢藤者比单纯服用柴芍六君子汤者疗效好。
按语:鸡矢藤为茜草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性平,味甘、微苦,具有理气止痛、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俗称“通幽草”,民间常用其治疗胃肠道疾病。研究证实,鸡矢藤有消食导滞除胀之功效,能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腹胀、早饱、恶心等胃肠运动障碍症状。
3.吴茱萸加生姜敷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
方法:洗净并擦干患者脐部(神厥穴),将吴茱萸研末成粉状,每次取3g左右,用食醋5ml调成糊状,并加热至40℃,填满神厥穴,按压铺平;取生姜切片成直径2.5cm,厚度0.5cm,按压在吴茱萸外面;并用麝香止痛膏(6cm×5cm)于夜间临睡前敷贴固定,次日上午取下。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愈停药。观察31例患者,敷脐治疗1~2个疗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4.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
方法:患者仰卧位,在中脘和神厥穴各放厚约2分许的生姜1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将艾绒搓紧,捻成麦粒状或上尖下大的圆锥状),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时如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衬一些纸片或干棉花,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可以反复施灸,直到患者感到胃脘部无胀闷感为度。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观察60例,治疗2个疗程,治愈39例,好转19例,未愈2例。治愈率65.0%,有效率96.7%。
参考文献
[1] 毛德西.毛德西临证经验集粹.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
[2] 时昭红.张介眉运用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2006,28(5):19
[3] 冯丽英.汶明琦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6):420
[4] 李吉彦,刘琦.白长川谈和胃降逆法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消化不良.中医药学刊,2005,23(8):1373-1374
[5] 陈新俊.紫苏的临床应用.时珍国药研究,1998,9(2):131
[6] 张正利.蔡淦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25
[7] 林楚华,李培武,李丽娟.刘凤斌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介绍.新中医,2011,43(3):155-156
[8] 邓斌.白花蛇舌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杂志,2008,49(6):532
[9] 储芸兰.玳玳花炙甘草泡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国民间疗法,2009,17(8):19
[10] 林平,黄铭涵,张烈湖,等.鸡矢藤与柴芍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2):1134-1135
[11] 史斌娜.吴茱萸加生姜敷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2):1891
[12] 章振宇.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报告.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