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胆囊炎的单方草药

治胆囊炎的单方草药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70%~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体格检查时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和不适感,Murphy征可呈阳性。如双剂量法胆囊造影仍不显影,则可明确诊断。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胆胀范畴。慢性胆囊炎由于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不一,虚实夹杂,临床治疗应分标本虚实。方中诸药配伍严谨,为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之良方。尤以胆绞痛牵引肩、背疼痛时为有效。

【疾病概述】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70%~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尔后有厌油脂饮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出现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但较少有畏寒、高热和黄疸。体格检查时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和不适感,Murphy征可呈阳性。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排空功能减退或消失。如显出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口服胆囊造影表现为胆囊显影淡薄或不显影,收缩功能减低。如双剂量法胆囊造影仍不显影,则可明确诊断。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胆胀范畴。本病病位为肝胆、脾胃、肾,而病理因素是湿、热、气滞、血瘀、气虚、毒盛。慢性胆囊炎由于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不一,虚实夹杂,临床治疗应分标本虚实。一般来说,新病多偏实、偏热,久病多偏虚、偏寒,更久则成血瘀证或虚实夹杂证,实者治以清热利胆、疏肝行气活血为法;虚者则以健脾和胃、养阴柔肝为法。

【名医效方】

1.清热利胆丸(朱锡祺方)[1]

组成:柴胡60g,黄芩30g,木香18g,生大黄18g,郁金45g,玄明粉18g,赤芍18g,金钱草60g,徐长卿18g,一见喜18g,川厚朴30g,茵陈90g。

用法:茵陈煎汤代水(茵陈质软如絮,不易研粉,故煎汤代水),泛丸如梧桐子大。上为一料量。每服6g,日2次。一般连续用药1.5~2个月。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消石止痛。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赤芍、大黄取大柴胡汤意,和解少阳,泄下热结,一见喜、川厚朴清热化湿,郁金、茵陈、金钱草、玄明粉利胆消石,木香、徐长聊理气止痛。

2.复方茵陈蒿汤(叶景华方)[2]

组成:茵陈30g,山栀子10g,生大黄10g,黄芩10g,广郁金10g,厚朴6g,青陈皮各10g,枳壳10g,金钱草30g。

用法:每日1剂,煎2汁,分2次,隔3~4小时服1次。病重者1日2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胆,理气排石。主治胆囊炎,胆石症,黄疸不退,腹胀便秘,术后胆汁引流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

方解:茵陈蒿汤是治疗阳黄证的主方,能清热利湿退黄,加黄芩以增强清热消炎作用;加金钱草以加强利湿之功;加郁金、枳壳、青陈皮、厚朴等理气之剂,不仅可以止痛除胀,还有助于利胆排石。临床观察复方茵陈蒿汤的利胆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结石随着胆汁畅利而排出。

加减:大便多者改制大黄;热盛而便秘、多日不解者加玄明粉6g冲服;发热者加细柴胡10g,蒲公英30g,连翘10g,金银花30g;腹胀者加大腹子皮各10g,广木香6g;腹痛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

3.柴胡桂姜胆草汤(朱良春方)[3]

组成:柴胡、桂枝、干姜各10g,瓜蒌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生甘草各6g。

用法:日1剂,水煎服。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

功效主治:平调寒热,通降气机。用治慢性胆囊炎。

方解:慢性胆囊炎因种种致病因素而使胆中相火通降受阻,胃失少火温煦,致脾胃虚寒,势必影响脾胃运化传导功能,故此证型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呕恶时作等均为腐熟运化不力的表现,亦是胆热胃寒的必然病机。朱师取仲圣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乃融清胆热、温胃寒于一炉,拟平调寒热之法以顺应胆腑喜通降和顺的生理特点。方中柴胡、牡蛎一升一降、一散一收,柴胡善治往来寒热,牡蛎能除骨节营卫之留热,故两药相伍,外感内伤之热皆可用之。两药合用,更有疏肝利胆、化痰去瘀、理脾消积、退肿止痛之功。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潜浮阳,镇真阴,疏肝郁,软坚癖,且有双向调节之妙,此乃仲景柴胡桂姜汤之制方妙意也。干姜、桂枝同用,可振奋胃阳,宣化停饮,又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妙用瓜蒌仁易瓜蒌根之意,乃因瓜蒌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擅也,《圣惠方》《普济方》均有单用瓜蒌治内黄、身体面目皆黄和小儿黄疸的记载。更妙在反佐龙胆草,盖柴胡疏肝,龙胆草泻肝,且除下焦湿热,龙胆草得柴胡清扬之力,合牡蛎潜行之性,可令湿热浊邪外透内泄,上下分消也。植物之龙胆草,虽不及动物之胆汁,而中含苦味汁浓厚,可涤荡燥火,涵濡阴液,培育生气,但必须适量少用,因多用败胃,少用强胃,不可不知。嚼服生吴萸止痛能直入病所。

加减: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

4.二金茵枳黄汤(张志雄方)[4]

组成:金钱草15g,郁金15g,茵陈15g,枳壳15g,生大黄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利胆,行气解郁,通腑退黄。凡右上腹、右胁疼痛,黄疸或B超提示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胆道蛔虫等,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湿热交阻者,皆可用之。

方解:本方的立方依据,主要根据《伤寒论》茵陈蒿汤、刘河间“有结胸发黄者,茵陈汤、大陷胸汤各半服下之”和李梃“有结胸发黄者,心胸满硬,按之不可近,大陷胸汤加茵陈”等论述,再结合张老长期临床经验综合而成。张老认为,胆为中清之腑,喜疏泄、恶壅滞,故凡治胆道疾病必不离疏泄、清利之品。同时还认为,山栀子虽能清热利胆,但其性苦寒,易伤胃引起呕吐,而胆道疾病已有胃中空虚、客气动膈之象,故多不用。方中茵陈清热利胆,治湿热黄疸。现代研究证实其对消退黄疸和缩小肝脏有明显作用。金钱草辛凉,清热利尿,消肿退黄。郁金一味,《本草备要》谓有行气、解郁、泄热、破瘀、散肝郁之功,近代研究认为对止痛、退黄,使肝缩小有较好的效果,对降低转氨酶,提高血浆白蛋白亦有效。枳壳有破气消积之力,治胸痞,胁胀食积,恶心,呕逆。大黄下瘀血寒热,破瘀血积聚,通利水谷,安和五脏。诸药合用,共起疏肝利胆、行气解郁、通腑退黄的作用。

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制香附6g,炙延胡索9g;发热重者加牡丹皮6g,土茯苓15g;呕吐者加姜半夏9g,紫苏梗9g;湿重者加苍术9g,白术9g,厚朴6g;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加白花蛇舌草15g。

5.利胆消炎汤(周建龙方)[5]

组成:金钱草、枳壳、山楂各30g,郁金、黄芩、栀子、木香、鸡内金、川楝子、延胡索、佛手、白术各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止痛,清热利湿。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方解:根据“木郁达之”,客者除之”“寒者热之”之治则,周老师提出“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之法。方中金钱草清肝利胆;枳壳大剂量用至30g,理气宽中;余药行肝气,解湿热,止疼痛,消食积。据现代药理研究:郁金、黄芩、栀子、金钱草等具有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元胡素可使胆囊的血流量增加;川楝子能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活动。方中诸药配伍严谨,为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之良方。

加减:有泛酸者,去山楂,加煅瓦楞子、海螵蛸各30g;纳差者加茯苓、神曲各10g;伴肠鸣,腹泻者加茯苓10g,薏苡仁30g;兼瘀滞而见舌有瘀斑者加牡丹皮10g,三七粉3g(冲服)。

【经验用药】

1.威灵仙

陈伯涛经验[6]:大柴胡汤加威灵仙10g,以治部分胆囊炎、胆石症,治疗效果颇为满意。尤以胆绞痛牵引肩、背疼痛时为有效。数十年来,此类验案尚多。方中取威灵仙协诸药可疏通经络、脏腑、气血,利机关,且有宣通胆汁郁滞、软化胆石作用。

2.鸡矢藤

王元樑等经验[7]:以鸡矢藤为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 治疗方法:鸡矢藤30g,虎杖10g,延胡索10g,木香6g,大黄3g,芒硝3g。酌情加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7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周,大部分患者症状可消失或改善。本方“以通为用”,所选药物基本上都有行气止痛功效。鸡矢藤、延胡索均具有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效果,能缓解平滑肌痉挛、镇静、镇吐作用。药理实验还表明,鸡矢藤、虎杖、大黄、木香同用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于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的慢性胆囊炎尤为适宜。虎杖、大黄、芒硝在清热利湿的同时,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有消炎作用。本方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急性胰腺炎、胆囊术后综合征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3.大黄—黄连

徐迪华经验[8]:黄连配大黄,可治胆热不退。临诊之际,每遇邪郁少阳,寒热往来反复发作的患者,甚至寒热数月不退,西医诊断多属“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不少患者虽经西药抗生素治疗,仍难获效。症状表现寒热往来,周期发作,午后暮间为甚,多脘胁苦满,口发干苦,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数。血常规中白细胞多轻度升高。治疗此病,常用大柴胡汤,初起尚效,但常有寒热复燃现象,顽重者则寒热不退,颇感棘手。徐老认为本证乃湿热郁积少阳胆腑所致,大柴胡汤之大黄固应重用,还宜配用黄连,前者猛下积滞,后者清泄湿热,一清一泻,则胆腑自通,湿热亦随之而解。且黄连与生大黄均应重用,达10g左右,方能力专效宏。

4.大黄—柴胡

李玉和经验[9]:常用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以生大黄为主药,辅以柴胡为药对。大黄与柴胡同剂,升降相因,散泄同用,具有较好的通腑泄热、疏肝利胆的作用。大黄剂量一般为30g,柴胡10g,服药后应达到“大黄化”。即每2小时服药1次,每天服药5次左右,大便每天应2次以上,直到腹痛减轻后减量。

5.大黄—沉香

张从善经验[10]:张老根据胆囊炎湿热郁阻肝胆、胆腑通降失调的病机,创拟利胆通腑汤:茵陈30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青皮6g,郁金6g,川楝子6g,炒延胡索6g,大黄3g,沉香3g。方中重用茵陈、蒲公英、金钱草清热解毒利湿,青皮、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大黄、沉香通降利胆。张老认为,脏腑有形之邪郁闭,必资大黄荡涤,无形之气郁滞,必赖沉香通降。大黄、沉香相伍,用量虽轻,通腑利胆作用甚佳。凡确诊为胆囊炎者,恒用此方,获效颇多。

6.柴胡—黄芩—赤芍—大黄

卢尚岭经验[11]: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常为湿热内蕴少阳胆腑,证属湿热蕴积,少阳枢机不利,胆腑通利不畅。卢师常以柴胡、黄芩、赤芍、大黄为一药组,四药合用具有和解少阳、泻热利胆、通腑导滞的作用。

【单方妙法】

1.威灵仙治疗慢性胆囊炎[12]

方法:采用单味威灵仙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舌红、苔黄、口渴等实火表现者不宜用),效果颇为理想。其法为每日取威灵仙30g,水煎,分2次服,以10天为1个疗程。经过随访,多数患者于治后半年内未见复发。

2.吴茱萸治疗胆囊炎[13]

赵氏受当地民间以吴茱萸嚼服治疗“心口痛”(胃痛)所启发,移治于急慢性胆囊炎,尝治数例,确有疗效。如治杨某,女,42岁。突发右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欲吐。随经某院B超等检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西医治疗2天,疗效欠佳,求助于中医药治疗。刻诊:右上腹疼痛,痛时牵引右肩背不舒,不欲饮食,神疲乏力,舌质略红,苔薄腻微黄,脉弦细。查:墨菲氏征(+)。中医诊断为腹痛、辨证属气郁湿热阻滞。用吴茱萸20粒,令患者立即嚼碎吞服。服后约半小时,患者感觉右上腹疼痛渐渐减轻,精神好转,1小时后,病情更趋稳定。嘱患者密切观察,同时每天嚼服吴茱萸2次,剂量同前。此法治疗2天,患者来告,病情一直稳定,腹痛未作,处疏肝利胆、理气开郁、化湿清热药3剂调理善后,此病至今未见复发。

3.王不留行治胆囊炎[14]

根据王不留行活血通经、苦泻宣通之性,用于宜通宜利的胆囊炎的治疗,每收良效。如治朱某,男,45岁。患慢性胆囊炎4年,近因嗜酒而加重。症见右胁下痛甚,且向后背及双侧肩胛放射,发热,口苦,苔黄腻,脉弦。于以南开清胆利湿汤加王不留行30g,服药2剂疼痛即止。再如治一女性胆石症患者,平素常服清热利胆排石之品,病未得除,又加腹泻、纳差等证。予干姜6g,王不留行10g,水煎服。服4剂痛泻均止,纳食增加。后以上方研面冲服,日3次,每次5g,令其长服。2个月后B超检查:结石及炎症均消失。

4.大黄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5]

某女,46岁。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方法:采用单味中药大黄煎剂,每次50g,隔2小时煎服1次,未用其他中药及西药,服药约5小时排大便后,由原50g减为30g。第2天腹痛及腹部体征减轻,第3天痊愈。

5.磁石为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6]

方法:煅磁石60g,煎煮1小时,煎取500ml或500ml以上当茶喝,并吞服清宁丸6g,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不效再进行第2疗程。腹泻患者暂停用清宁丸。无论何种证型均适用此法。观察43例,服药最多的3个疗程,最短的15天即见效。

6.胆豆丸治疗胆囊炎[17]

方法:健猪胆10个(连同胆汁),绿豆250g。将绿豆分别装入苦胆中,用线缝紧,洗净苦胆外污物,放入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50g煎汁混合为丸,烤干备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0g,10天为1个疗程,平均15天便可痊愈。

按语:猪胆、绿豆善解热毒并有疏肝利胆、调畅气血、消炎止痛之效,甘草汁益气止痛、调和药性。本方可用于各种类型胆囊炎。

7.胆豆糊治疗慢性胆囊炎[18]

方法:黄豆500g,猪或牛胆汁约20ml,加温开水适量,浸泡24小时,浸透取出黄豆,晒干炒焦研面,装瓶备用。每次服1汤匙,用开水拌成糊状口服,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

8.灵芝泡饮治疗慢性胆囊炎[19]

方法:每天取灵芝干品10g,切片放入带盖的水杯中,加开水200~300ml,浸泡30~4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观察37例,服药2天大部分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症状体征消失时间<5天者9例,6~10天者23例,11~15天者5例,全部有效。

9.慢性胆囊炎方[20]

方法:柴胡10g,龙胆草10g,生牡蛎30g。

按语:以柴胡升发肝气,疏肝达郁;龙胆草大苦大寒,沉阴下降,泻肝胆实火;生牡蛎寒咸软坚,散气火之凝结,去胁下之痞硬,而能汇融肝胆、脾胃之气化于一体。三味相伍,一升一降一和,专治肝胆之郁热,故能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宜辨证配伍应用。

10.芒硝冰片散治疗胆囊炎[21]

方法:芒硝50g,冰片5g混匀。用一大小适合的纱布块平铺桌面上,撒上药粉约1cm厚,纱布向一面折数层,将薄层面敷于腹部胆囊投影区,用胶布固定,再裹数层纱布,3天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11.蟾蜍烧鸡蛋治疗慢性胆囊炎[22]

方法:取蟾蜍1只,鸡蛋1个,把鸡蛋从蟾蜍嘴放入腹中(若放不进去,用刀切大喉咽部)。用麦秸火烧,待估计鸡蛋烧熟为止。取蛋、去皮食用。每日2~3次,每次食鸡蛋1~2个。用上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9例,14例基本痊愈,5例明显好转。

12.针刺阳陵泉合鲜琴叶榕根内服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3]

方法:取右侧阳陵泉。患者仰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15~30mm,针刺得气后,先行捻转提插泻法;随后将针稍提起,针尖斜向下,使针感向下传导至足背;再将针稍提起,针尖斜向上,行捻转提插催气手法,令针感沿足少阳胆经向上传导,如能令针感隐约传至日月、期门等穴处,疗效最佳。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配合单味草药内服:将鲜琴叶榕根100~120g,猪骨100g,生姜3片,清水1200ml,用武火煎煮50分钟,煎至约500ml时,加入少许盐,去除药液表面的油腻,分2次温服,2次服药间隔1小时,每日1剂。煎药时让患者在炉旁或将火炉靠近病床前,因该药煎沸后,其气芳香浓郁,患者通过呼吸,充分吸收药液的挥发成分,疗效更佳。针灸治疗5次,服药5剂。

13.针刺期门穴治疗慢性胆囊炎[24]

方法:针刺期门穴,进针约1.5寸,施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留针15分钟后拔针。针刺期门穴可疏调肝胆气机,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可反射性引起胆囊收缩,降低胆道平滑肌的张力,松弛Oddis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胆囊及胆道的充血、水肿,从而达到治疗胆囊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施杞.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2] 叶进,朱雪萍,王莉珍.叶景华医技精选.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

[3]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廉验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44).辽宁中医杂志,2003,30(8):606-607

[4] 朱秋琴,姜习元.张志雄用二金茵枳黄汤治疗胆道疾病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8):16-17

[5] 王酉恩.周建龙教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经验管窥.现代中医药,2003(6):10

[6] 陈伯涛.威灵仙的临床妙用.辽宁中医杂志,1992(11):18

[7] 樑王元,赖剑锋.鸡矢藤在消化系统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信息,2007,24(3):43

[8] 王彩华.徐迪华老中医巧用药对举隅.江苏中医,1992(8):20-21

[9] 李玉和. 大黄药对的临床运用. 黑龙江中医药,1999;(3):59

[10] 王一贤,张天真.张从善临床用药经验琐谈.河北中医,1989,11(1):17

[11] 曹志群.卢尚岭运用柴胡药组治疗高热经验举隅.中国中医急症,2002,9(1):23

[12] 张常春.威灵仙治疗慢性胆囊炎.新中医,1974(5):11

[13] 赵宇川.单味吴茱萸治疗胆囊炎.陕西中医函授,1993(3):14

[14] 王健,马丽.单味药物应用心得.四川中医,1990(10):22

[15] 黄石生.大黄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江西中医药,1995(6)增刊:35

[16] 颜永潮.磁石为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309

[17] 王明义,任纪常.胆豆丸治疗胆囊炎.四川中医,1990(11):28

[18] 朱修身,王占云.胆豆糊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新中医,1997,29(3):47

[19] 宋效芝,毕爱丽.灵芝泡饮治疗慢性胆囊炎37例.山西中医,1998,14(1):9

[20] 余国俊.我治慢性胆囊炎.山东中医杂志,1983(1):23-24

[21] 王远进.芒硝冰片散治疗胆囊炎50例.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2):44

[22] 陈其雨,袁广宇,陈书杰.蟾蜍烧鸡蛋治疗慢性胆囊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2):26

[23] 张福顺.独穴针刺结合单味草药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中国针灸,2008,28(7):526

[24] 高宏,周正华.针刺期门穴治疗慢性胆囊炎.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8,17(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