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引起心室颤动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心源性心室颤动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非心源性心室颤动的常见原因有麻醉和手术意外、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触电、溺水及药物中毒或过敏等。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预后较佳,复发率与猝死率均很低。相反,不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心室颤动,1年内复发率高达20%~30%。心源性猝死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占猝死患者的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欧洲人20—75岁院外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1‰,美国人为1‰~2‰。在美国,每年40万~46万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于医院外;而医院外心性猝死约80%发生在家中,15%发生在街道和公共场所,在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中,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表现。及时发现并及时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可挽救相当比例猝死者的生命;从倒地至除颤,每延迟1min,患者生存的概率降低7%~10%。
【目的】 迅速判断电除颤的时机,抓住抢救时机,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降低病死率。
【适用范围】 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室颤动患者。
【急性措施】
1.病情评估 明确有心肌损伤的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听诊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无法测到时,首先考虑患者应该有心室颤动的可能。在开放呼吸道和胸外按压的同时,准备除颤。
2.除颤仪电极板的选择 >10kg的儿童(>1岁)使用成年人电极板(8~10cm)。体重<10kg的婴儿使用婴儿电极板。
3.电极板位置 常规将电极板(胸骨柄)放在患者胸骨右缘旁开2cm,电极板(心尖部)放在左锁骨中线与第4肋间交界处。
4.电量选择 心室颤动时首次除颤的电量是200J,第2次200~300J,第3次360J。如连续3次除颤失败,应继续心肺复苏,并给予溴苄胺,加大肾上腺素剂量后再行电除颤。
5.婴儿和儿童的电除颤 婴儿和儿童的最低有效除颤能量仍不清楚。安全除颤的上限也不知道,但以>4J/kg(如9J/kg)的电量对儿童进行除颤是有效的,推荐第1次电量为2J/kg和后续电量为4J/kg。
【注意事项】
1.电极板不可直接放在胸壁上,电极和胸壁的接触面上均匀地涂抹导电糊。切忌将电极板直接放在贴敷在胸壁的治疗性膜片的上方(尤其是当膜片含有硝酸甘油、尼古丁、镇痛药、激素替代物和抗高血压药时),因为膜片会阻止电极将能量传至心脏,并且可能造成局部皮肤灼伤。连接电极板之前,移去治疗性膜片并将此处擦拭干净。
2.如果是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施救者除颤1次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不应花时间去检查脉搏或心律,而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做5个周期(约2min)的心肺复苏后,用电极板置于除颤部位自动分析心律。
【应急处理流程】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7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5d,门诊以急性心肌梗死于2011年1月19日11时17分收入院。入院查体为体温36.7℃,脉搏73/min,呼吸:18/min,血压98/60mmHg,身高175cm,体重70kg,BMI:22.9。查体为双肺可闻及散在的细湿性啰音,以双下肺为主,实验室检查为肌钙蛋白T 6.56ng/ml;肌酸激酶256.4U/L;肌酸激酶同工酶定量测定8.50ng/ml;白细胞计数7.66×109/L;中性粒细胞0.728。心脏超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前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下壁基底段、左心室心尖部)、左心室整体功能减低、左心扩大、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肺动脉压中度升高、少量心包积液。X线片为老年性心肺改变,双肺感染并双侧胸腔积液。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Ⅲ级、肺部感染。有糖尿病病史3年,否认家族遗传史。患者于2011年1月24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ABP置入术,反搏压维持在130~150mmHg,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90%,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于2011年1月26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于右冠状动脉及前降支各置入1枚支架,术后返回监护室按PCI术后护理常规。患者于2011年1月26日6时10分心电示波为突发心室颤动,发现后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并于6时11分给予300J电除颤,电击1次,心电示波转为房性期前收缩,并逐步恢复为正常心律,患者再次于6时40分及6时52分发生心室颤动,再次给予电除颤并恢复正常,成功救治。
【护理要点分析】 该患者诊断急性广泛前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广泛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坏死引发心室颤动,对于有发生心室颤动危险的患者,护士应做好预见性护理评估:①将除颤器置于床旁,以便随时取用;②护士需熟练掌握除颤技术,在紧急情况下做到分秒必争,避免延误抢救时机;③一旦发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应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首次电除颤未能成功者可加大电量,最大360J;④除颤前后马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恢复窦性心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