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破裂,在内膜和中外层间有血液通过时的压力导致大血管纵向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或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70%~80%是由于高血压所致,该病是一种预后很差的血管疾病,临床诊断48h内病死率高达36%~72%,如病变累及肾动脉,病死率可高达50%~70%。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夹层动脉瘤。发病在2周内称为急性夹层动脉瘤,无急性病史或发病超过2周以上者属于慢性夹层动脉瘤。90%患者呈突发性出现心前区、胸背部、腰部或腹部剧烈疼痛。常在做某些突发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球及异常激动时,甚至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也可诱发。患者如能在急性期幸存,剧烈疼痛可在几天后消失或转为隐痛,本病是内外科共同参与处理的危重症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 有效镇痛,平稳降压,减慢心率,防治夹层继续撕裂,降低病死率。
【适用范围】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急性措施】
1.病情评估 夹层动脉瘤根据内膜撕裂部位的不同有两种常用分类方法,即DeBakey和Miller两种分型。DeBakey将其分为3型,Ⅰ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弓部,剥离范围延伸至弓部和降主动脉可达髂动脉,其中包括破口位于左弓而内膜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者。Ⅱ型内膜撕裂口同Ⅰ型而剥离血肿只限于升主动脉和弓部。Ⅲ型位于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又根据夹层是否累及膈下腹主动脉将Ⅲ型分为Ⅲa和Ⅲb。Miller根据手术需要将夹层动脉瘤分为Stanford A、B两型,A型包DeBekayⅠ、Ⅱ型及破口位于左弓而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者;B型指内膜撕裂位于主动脉弓峡部而向胸主动脉以下蔓延者。疑似病例应即刻进行神志、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肾功能、下肢肢体血供的监测,严格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
2.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 视病变部位而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Miller根据手术需要将夹层动脉瘤分为Stanford A、B两型,A型包DeBekayⅠ、Ⅱ型及破口位于左弓而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者;B型指内膜撕裂位于主动脉弓峡部而向胸主动脉以下蔓延者。①近端或A型夹层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②B型夹层患者,当疼痛或高血压不能用药物控制、有破裂、累及终末器官时应接受外科手术;③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在血管内超声的引导下,送入直径10~14cm的支架,使内膜撕裂口闭塞,2h内假腔内血栓形成。
3.降低与控制血压 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收缩压控制在13.3~16.0kPa(100~120mmHg),可开始静脉滴注硝普钠,起始剂量为20μg/min,并调整至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70mmHg。心率60~75/min,给予β受体阻滞药,并调节剂量至有效(心率<60/min,平均动脉压在60~70mmHg)。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药的患者,可给予钙离子拮抗药。给予足量β受体阻滞药后,必要时使用镇静药,有效地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使症状缓解,疼痛消失。
4.控制疼痛 可用吗啡与镇静药,吗啡5~10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每6~8小时重复1次。
5.补充血容量 胸腔或主动脉破裂者需输血治疗。
6.建立良好静脉通路 密切观察药物作用、评估各项脏器功能,积极处理其他并发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准备。
7.加强心理护理 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险是瘤体破裂大出血,多数患者对此背负沉重负担,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耐心解释,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消除恐惧、焦虑心情。
8.床旁备好抢救物品、器材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注意事项】
1.护士应保持镇静,做好预见性护理,积极配合抢救。
2.床旁备好心包穿刺、气管插管用物,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应急处理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