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空气栓塞是较为严重的透析事故之一。空气随血泵进入血液后,沿各级静脉先被带到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如空气少,进入肺动脉后分散到肺小动脉,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因而损害小;如空气量大,引起致命性危险。少量微泡速率时间<0.02ml/(kg·min)体重,可引起生理紊乱,单位时间速率0.4ml/(kg·min)体重,可出现脉压升高,微量气泡连续进入的致死量为单位时间(每分钟每千克体重)2ml。一般血液血流量通常有200~300ml/min,下机时流量100ml/min,若空气进入,速度非常快。空气栓塞的症状决定于患者当时的体位和阻塞部位,如患者坐位或头高位,气体进入上肢静脉,经过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静脉进入头部静脉系统。当患者左侧卧位时,空气进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在此形成气泡而影响心脏排血功能。如患者右侧卧位气体可达肺毛细血管床,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部分气体通过肺到达左心室和体循环系统,可引起动脉栓塞,产生心律失常及神经系统异常。
1.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的原因
(1)管路或静脉穿刺针连接不良或有破损,使气体从连接部或破损处进入人体。
(2)动脉穿针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或双腔导管部分脱出。
(3)操作者违反操作程序,没有用生理盐水预冲管路,而将管路与静脉瘘管直接相连接。回血操作失误:回血完毕应立刻夹紧止血钳,阻断管路,同时关泵,防止空气进入体内。
(4)在透析管路上补液,液体输完未及时关闭输液器,空气被吸入管路进入人体。
(5)透析液内的气体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会发生变化,如给透析用水加温时,空气会释放出来,通过透析器进入人体。
(6)机械装置故障所致,如透析管路本身及管路衔接处破裂而导致漏气,或空气探测器装置故障未能检出漏气。
(7)预冲管路中有混杂的空气。
(8)人为关闭空气监测报警装置。
(9)透析结束时,操作者不认真,使空气随血液进入体内。
2.临床表现
(1)卧床患者,当空气进入肺部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部紧缩感,出现发绀现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乃至死亡。
(2)坐位患者,空气进入脑静脉,导致脑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意识丧失,抽搐甚至死亡。
【目的】 紧急对症处理,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适用范围】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生空气栓塞者。
【急性措施】
1.病情评估。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发现空气进入人体时立刻停止血泵的运转,通知医师。同时检查静脉除泡器及其以下的管路,在保证没有气体的情况下回输血液,停止透析。
2.同时将患者置于头胸部低位、左侧卧位,抬高床尾,目的是使进入体内的空气积存于右心房的顶端,不致产生栓塞的症状。
3.面罩给予吸100%纯氧,必要时经皮行右心室穿刺抽气治疗,同时注射地塞米松,严重者高压氧舱治疗。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听诊心脏、肺部情况,必要时须拍摄胸部X线片。
5.发生空气栓塞时,禁忌心脏按压,以避免空气进入肺血管和左心室,避免小气泡融合成大气泡造成更严重的栓塞。
6.记好护理记录。
【应急处理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