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空气栓塞是一种起源于肺的气体栓子阻塞肺血管引起的疾病,是指空气进入血液循环至肺,阻塞肺动脉主要通路,引起严重休克。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操作技术,空气进入静脉,就会导致空气栓塞。临床上大量空气进入血管很少见,原因是当输液管内残留液体的压力与静脉压相等时,液面不再下降,呈相对静止状态,液体不能完全进入血管,从而不会发生空气栓塞。当2组以上液体在体外输液管中混合时,如果不认真操作会发生空气栓塞。当输液管上段是空气,下段有液体时,上段的空气对下段液体的压力很小,即下段的液体对空气成为阻力,所以这时液体的流速慢,下段的液体越少,对空气的阻力越小,液体流速会逐渐增快,当下段没有液体也就没了阻力。此时对输液管中的空气来说,在上面的液体重量所产生的流体静压和大气压的双重作用下,空气的流速极快,进入血管。更换液体时若没有排空输液管下端的空气,则空气会在上段液体的压力下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阻塞肺动脉,引发肺空气栓塞症状。
【目的】 紧急对症治疗,降低危害后果。
【适用范围】 输液中出现空气栓塞者。
【急性措施】
1.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2.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住静脉管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3.评估患者症状。有无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
4.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地西泮,也可应用激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右旋糖酐-40改善微循环。
5.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
6.继续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
【注意事项】
1.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道中空气。
2.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
3.对于输注速度较快的液体,如甘露醇,护士应守护在床旁,等到快输毕时及时更换下组液体。
【应急处理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