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电监护仪伪报警

心电监护仪伪报警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通过心电监护仪能及时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尤其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我们称这些提供错误信息的报警为伪报警信号,又称监护伪象。护士是心电监护仪的直接操作者和观察者,其识别和处理各种影响监护效果的原因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监护仪能否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概述】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通过心电监护仪能及时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尤其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多参数监护仪是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设备,它的应用对保障危重患者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它显著的特点是多功能、多参数,由最初只对人体心电信号监护的心电监护仪,发展成现在可对人体心电信号、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基本生理参数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检测和显示,实现对各参数报警的医疗设备。广泛用于急救、重症监护、手术麻醉等,向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生命体征的重要信息。由于机器自身的原因或操作以及患者配合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错误的数据产生。我们称这些提供错误信息的报警为伪报警信号,又称监护伪象。监护伪象会提供错误的信息,如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将误导治疗决策,对危重患者造成极大危害。护士是心电监护仪的直接操作者和观察者,其识别和处理各种影响监护效果的原因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监护仪能否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目的】 识别心电监护仪报警,减少无价值报警率,准确判断异常信号的真伪。

【适用范围】 使用心电监护仪发生报警仪器。

【伪报警识别及处理】

1.心电图报警

(1)心率来源选择错误:在心电图菜单中心率来源的选项有3项:心电图、血脉氧和自动;当心率来源选择血氧时,血氧探头脱落或心率来源选择心电图时,电极片脱落,心率显示为“0”和直线时,监护仪都会发出报警。

(2)心率的报警参数上限值设置过低或下限值设置过高,都会引起异常报警。

(3)监护仪模式选择错误:监护仪在屏幕上有3种模式可供选择,即监护、诊断和手术。3种模式的滤波方式不同,一般科室中只需选择监护模式即可,但在手术室中由于高频电刀、吸引器等设备电流干扰较大,所以需要选择到手术状态。某些特殊科室,如心内科为了得到更多的心电信息,需要选择诊断模式。有时在手术室中使用监护仪把模式选择为诊断,此时,心电图波形干扰较大甚至无法识别,从而会引起报警,此种情况下调整模式即可。

(4)导联脱落:导联线与电极连接脱离、干线与导联线脱离、干线与主机脱离。电极片脱落报警,此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电极片过期、患者体毛较重或角质层较厚,电极片与患者皮肤接触不良所致。此时,只需要更换电极片或者进行患者局部皮肤的处理即可。如果排除以上因素,即是由于心电电缆短路造成的,需要维修中心的维修或更换。

(5)安置起搏器患者,未设置成起搏监测模式,致心电监护仪识别错误。

(6)心电图基线游走不定无法显示心率,间断性游走,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极片位置放置不准确或电极、电线连接不良;连续性游走,常由呼吸费力造成。

2.无创血压监测报警

(1)测量血压时肢体未在静止状态,致血压测量值有偏差。

(2)所选用的袖带过大或过小,袖带捆绑的位置不正确,导致测量不准确。

(3)测量时被测肢体在身体下方、上方而影响血压测量值。

(4)报警参数上、下界调整不合适。通常设置在收缩压90~140mmHg,当患者舒张压<90mmHg,设置报警参数上、下界要随患者基础血压数值高出20mmHg。

(5)所用模式错误,成年人使用儿童模式。

(6)袖带漏气、与袖带连接的管道接头漏气、袖带过松、管道打结、致只有泵充气而无血压值。

3.血氧饱和度监测报警

(1)患者过于躁动、移动过度,使血氧饱和度参数找不到一个脉搏形式。

(2)患者处于低灌注状态,如肢体温度过低,末梢循环太差。

(3)传感器损坏或位置不正确。

(4)手指甲上涂有甲油或探头夹的时间过长后,影响血液循环,使血氧饱和度值下降。

(5)环境中有较强的光源:如荧光灯或是其他光线直射。

(6)同侧手臂测血压。

4.呼吸报警 高、低限报警设置不当或是波幅过低。

【注意事项】

1.电极片应存放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房间内,以免造成电极片内的导电液干燥,影响信号的质量。

2.对于胸毛较重的患者,在粘贴电极片前,征得患者同意后,先去除粘贴电极处的体毛。

3.在粘贴电极片前,使用电极片前端的磨砂片处理角质层皮肤,切勿使用乙醇擦拭。

4.出汗较多的患者,先擦干汗液。

5.调整各项参数数值时,根据患者基础血压、心率、呼吸调整,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数值不稳定,护士要随时调整。

【应急处理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