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苓桂甘草汤加减治胃胀气

苓桂甘草汤加减治胃胀气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则为及时、有效、足量,感染控制后即停用。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10d至2周以上。属轻、中度感染宜口服或肌注给药,严重感染者可选用1种或联合2种以上有效抗生素静脉给药。一般病例或药敏结果未报告前,也可以常见致病菌为依据。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慢性气管炎复发。卡介苗注射:每次1支,肌注,2~3次/周,可预防感冒和减少发病,并对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有一定效果。

一、医 嘱

二、用药说明

(一)西医对症处理

1.急性发作期

(1)抗菌: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最好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检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原则为及时、有效、足量,感染控制后即停用。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10d至2周以上。属轻、中度感染宜口服或肌注给药,严重感染者可选用1种或联合2种以上有效抗生素静脉给药。一般病例或药敏结果未报告前,也可以常见致病菌为依据。临床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加链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罗红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等。

(2)祛痰止咳:除刺激性干咳外,不宜单用镇咳药物。常用药物有溴己新(必嗽平)8~16mg,氯化铵0.3~0.6g,碘化钾0.3~0.6g,棕色合剂等。若痰黏稠仍不易咳出时,可配以生理盐水,也可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若剧烈干咳也可选用喷托维林(咳必清)25mg口服,3次/日,但不宜久服。

(3)支气管扩张药:多适用于喘息型急性发作或合并肺气肿者,常用药物有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丙卡特罗(美喘清)、特布他林(博利康尼)等。

2.缓解期

(1)气管炎菌苗:常用三联菌苗,每周皮下注射1次,从0.1ml开始,每次递增0.1ml,直至0.5~1ml,疗程1~2年。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慢性气管炎复发。

(2)卡介苗注射:每次1支,肌注,2~3次/周,可预防感冒和减少发病,并对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有一定效果。

(二)中医辨证用药

1.实证

(1)风寒袭肺:治则宣肺散寒。方药选用麻黄汤加减:麻黄6g,杏仁10g,桂枝6g,甘草5g。

(2)风热犯肺:治则清热解表,宣肺平喘。方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先煎),甘草5g。

(3)痰浊阻肺:治则化痰降气。方药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甘草5g,炒紫苏子10g,炒白芥子6g,炒莱菔子10g,厚朴8g,杏仁10g。

(4)痰热郁肺:治则清泄肺热化痰。方药选用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0g,黄芩10g,贝母10g,焦栀子10g,杏仁10g,紫苏子10g,半夏10g,黄连6g。

(5)气郁伤肺:治则开郁降气平喘,方药选用五磨饮子加减:枳壳10g,焦槟榔8g,沉香6g,木香6g,乌药10g。

(6)寒饮伏肺:治则温肺化饮。方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桂枝10g,芍药10g,麻黄6g,干姜6g,细辛3g,半夏10g,五味子6g,甘草6g。

2.虚证

(1)肺脾气虚:治则健脾益肺。方药选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生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党参10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桔梗6g,甘草5g。

(2)肺肾阴虚:治则滋肾养肺。方药选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0g,天冬10g,麦冬10g,五味子6g,生地黄12g,山茱萸10g,百合10g,磁石20g(先煎),陈皮10g。

(3)脾肾阳虚:治则温阳补肾纳气。方药选用金匿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附子6g,桂枝6g,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0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2g,党参12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