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镇痛治疗 阿托品0.5mg,或山莨菪碱10mg,或哌替啶80mg,肌注。2.驱蛔治疗1.寒热错杂 治则温中理气、止痛安蛔。方药用乌梅汤加减:乌梅15g,细辛5g,附子10g,川椒10g,黄柏10g,桂枝10g,人参9g,黄连10g,当归15g,干姜6g,枳壳10g。2.肝胆湿热 治则清肝利胆、泄热驱蛔。方药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g,生大黄(后下)10g,枳实10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0g,乌梅15g,使君子10g,苦楝皮10g,生姜10g,大枣6枚。
一、医 嘱
【说明】
1.胆道蛔虫症以内科治疗为主,原则是解痉、镇痛、驱虫、抗感染,也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取虫。
2.内科治疗无效或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需行胆总管切开取虫引流。
3.手术中、手术后应行取虫治疗,防止复发。
4.切口无菌换药及术后输液原则同本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二、用药说明
(一)西医对症处理
1.镇痛治疗 阿托品0.5mg,或山莨菪碱(654-2)10mg,或哌替啶80mg,肌注。2.驱蛔治疗
(1)肠虫清,2片/次,顿服。
(2)驱虫净,成年人150mg,儿童3mg/(kg·d),晚餐后顿服。
(3)氧气驱虫,空腹由胃管缓缓注入氧气,成年人约2000ml,儿童酌减。
3.抗感染治疗
(1)消炎利胆片,4片/次,3次/日,口服。
(2)亮菌甲素片,4~6片/次,3次/日,口服。
(二)中医辨证用药
1.寒热错杂 治则温中理气、止痛安蛔。方药用乌梅汤加减:乌梅15g,细辛5g,附子10g,川椒10g,黄柏10g,桂枝10g,人参9g,黄连10g,当归15g,干姜6g,枳壳10g。
2.肝胆湿热 治则清肝利胆、泄热驱蛔。方药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g,生大黄(后下)10g,枳实10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0g,乌梅15g,使君子10g,苦楝皮10g,生姜10g,大枣6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