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 嘱
新生儿硬肿症医嘱(以足月新生儿为例)
二、用药说明
(一)西医对症处理
1.复温 轻~中度患儿,体温>30℃产热良好(腋-肛温差为正值),立即放入适中环境温度,减少失热,升高体温。可将患儿置入预热至30℃的暖箱内,箱温在30~34℃,在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农村、基层单位可因地制宜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包裹或贴身取暖复温等方法。重症患儿,体温<30℃或产热衰竭(腋-肛温差为负值),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不>34℃),于12~24h内恢复正常体温。亦可酌情采用远红外线辐射或恒温水浴法复温。
2.热量及液体供给 热量开始每日210kJ/kg(50kJ/kg),并迅速增至418~502kJ/kg(100~120kcal/kg)。早产儿或伴产热衰竭患儿可再适当增加,在低温时因糖耐量低下,代谢抑制,须严格控制葡萄糖输入速度,宜维持在6~8mg/(kg·min),以防止血糖过高,但有低血糖时可提高输入糖量。复温后糖耐量恢复应适当增加输入糖量至8~10mg/(kg·min)。如热量不足也可根据需要,添加静滴脂肪乳剂。每日液体入量可按1ml/kg给予,重症伴有尿少,无尿或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限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3.纠正休克,改善微循环 ①扩充血容量,可给2∶1液15~10ml/kg(有明显酸中毒者用1.4%碳酸氢钠等量代替)在1 h内静脉点滴,继用1/3或1/4张液,按每日70~90ml/kg给予;②纠正酸中毒可给5%碳酸钠每次3~5ml/kg,或根据血气结果计算补充;③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多巴胺每次5~10mg,加入10%葡萄糖内静脉滴注,速度5~10μg/(kg·min);酚妥拉明(单用或与多巴胺合用)0.3~0.5mg/kg,每4 h1次;山莨菪碱每次0.5~1mg/kg,15~20min 1次;丹参每日4ml,加10%葡萄糖20ml,静滴,1次/日。
4.DIC治疗 高凝状态可立即使用肝素,首剂1mg/kg,6 h后按0.5~1mg/kg给予。若病情好转,改为每8 h1次,逐渐停用。给第2次肝素后应予新鲜全血或血浆每次20~25ml;双嘧达莫(潘生丁)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稠度之作用,每日1~2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注意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以免发生沉淀。
5.控制感染 根据感染细菌的情况,给予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等,对肾脏有毒性反应的药物应慎用。
6.肾上腺皮质激素 有促进机体代谢,增加糖原异生和分解的作用。一般用于重症患儿,氢化可的松每日5~8mg/kg静滴3~5 d,有感染者加强抗感染治疗。
(二)中医辨证用药
1.脾肾阳虚,气滞血瘀 治则温肾健脾,活血化瘀。方药选用参附汤加减:熟附片1g,人参1g,白术2g,赤芍2g,当归2g,红花2g,川芎2g,茯苓3g,黄芪3g,地锦草6g。
2.热毒蕴郁,瘀血内阻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2g,黄芩2g,川芎2g,人参2g,丹参2g,栀子3g,麦冬3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